他,是一位科技达人,发明出了完全不像那个时代的产物;他,是一位变法达人,提出了远超当时思想的制度;他更是一位穿越达人,但不幸的是遇见了位面之子;他建立了大统一的汉人政权,但是总是被人们所遗忘。他就是王莽,他建立的朝代是“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溯这段中华民族第三个大一统时代,但是又存在感极低的朝代。
相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蟒蛇被拦腰而断,临死之前说出:你将我拦腰斩断,我将来必将你建立的政权拦腰斩断,百年之后,大汉王朝由“莽”而断。
西汉末年,皇帝多幼子,大权逐渐旁落在外戚手中,王莽是西汉第十四任皇帝的岳父,也是一位大学鸿儒,宗族势力笼罩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当一切都布置好的时候,他开始了蓄谋已久的“禅位”表演。1世纪09年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皇帝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王莽把他的政权命名为"新",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史称王莽新政。
王莽建立新王朝后,立刻着手改革,制定一系列新的社会政策。
一、改革官员任命
王莽改革了官制,参照上古官制与汉朝官制,制定了新朝的官制。中央设置了四辅、四将、三公、九卿和六监。地方上则将全国分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设州牧,郡的长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为卒正、连率和大尹。县则设县宰。
二、改革土地制度
国家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并对拥有土地的数量严格控制,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的一律没收。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由政府分给土地。以一对夫妇一百亩为原则,不满一百亩的,由政府补足。
三、改革奴隶制度
对现有的奴隶数量冻结,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使其自然消灭。凡是无业游民,政府制定惩罚措施,每人每年缴纳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政府强迫其服劳役,并在劳役期间供给饮食。
四、改革经济制度
王莽颁布了"五均"、"赊贷"以及"六管"。所谓的"五均",就是由国家来管理工商业和物价。而"赊贷"就是由官府在百姓遇到诸如丧事、祭祀和经营工商业无钱时,向百姓发放贷款,但利息相对要少一些,工商贷款利息每年百分之十,而丧葬和祭祀贷款则不收利息。国家还将盐、铁、酒收回专卖,国家垄断铸钱,货币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国家管理山林水泽,山上水中的自然资源全部国有,由政府开采,这一共是五项,再加上政府管控的“赊贷”,被称为“六管”。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购买,反之则有政府卖出,防止物价上涨;政府对一切工商业都征收纯收入的十分之一的所得税,政府用这项收入作为贷款或者平抑物价的资金。
不得不说在2000年之前就提出这种变法理论的人,绝对是当时世界第一人,特别是经济制度完全脱离了农耕时代的禁锢,飘到了常人看不见的地方。但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样站得高看得远,也不是所有封建地主一下子能接受这么多新事物,王莽的很多改革措施,都需要复杂的计算和高超的技术手段,比如生产贷款利息和工商业所得税的缴纳,都是纯利润的十分之一。这需要复杂的成本会计学,在当时的科学发展程度,没有人能够胜任。而且王莽所依仗的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是行政官员。这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失败是必然。王莽的变革涉及到很多社会的弊病,革除这些弊病就必然要侵害到一部分利益集团,引起他们的强烈怨恨,对新政疯狂反击。比如土地国有使地主怨恨,禁止私钱使富豪怨恨,禁止买卖奴隶使奴隶贩子怨恨等,他们的反击成为王莽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每个改革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他向周围四夷开战以炫耀武力,朝令夕改、不算经济帐,终使天下大乱。最终开国之君也成了亡国之君而死于乱民之手。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统一的帝国,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王莽新政的失败,是西汉帝国没有前车之鉴、发展失败的延续。在当时,它需要官僚体系治理国家,但是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国家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将土地收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此后2千多年里,无论多么伟大的王朝,都没有逃脱西汉帝国谱写的命运。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成功者,无不是要尊重当时的社会环境循序渐进的,一昧追求理想主义超越自然规律的空想是无法撼动庞大封建帝国桎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