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思路:
1、明确需求细节
2、分析需求,给出产品初步建议
3、确定目标,达成共识
4、持续跟进,及时反馈
一、明确需求细节
跨部门的需求指的是其他部门提交来的需求,有时候是反馈某个APP的问题,有时候是建议,有时候是有个活动需要技术支持,五花八门。
这个时候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就是多追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了解这个需求的其他信息。
比如说:
明确主体:这个需求是你自己希望有的吗?还是转述用户的?多少人也有这个需求?
明确强度:为什么想要实现这个需求?最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你对它的期望是怎么样的?这个需求对你(提出人来说)有多急迫?希望什么时候解决(上线)?不解决会有什么影响?现在你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你现在的解决方案里你最不满的是什么?
明确频率和持续时间:你一般什么时候会有这个需求?是临时的还是以后会固定做?每次用多久?3天,还是30天?
其他信息:具体需要我们支持什么?设计?页面?有没有参考的案例?截图?链接?原型?
这些只是参考问题,实际上可以根据需求的复杂程度增减。总之,这个环节要多聊,引导出需求者真正想要的
二、分析需求,给出产品初步建议
了解完需求之后,得出一个判断:目标用户有没有这个需求?即使是运营或者市场活动,最后也要归集到用户原始需求这个维度。如果大部分用户真的有这个需求,那就值得做。
接着针对获取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这个需求值不值得做:
1、我们的目标用户真的有这个需求吗?我们真的有必要做这个功能吗?
有时候我们以为用户需要的,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2、这个需求跟我们的公司战略,产品定位,运营目标一致吗?
如果是部门需求:考虑的是这个需求对我们的主营业务有多少关系?会带来多少价值?这个价值是可控的吗?可衡量的吗?然后从他们工作的考虑,这个功能会有多少帮助?提升多少效率?
如果是用户需求:尤其要考虑的是,这个新需求是否符合之前的产品总体架构。大原则是如果没有必要,尽量不加功能。尽可能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没有完全考虑清楚的需求,实在要做的,先少做,简单做。先试再看看反馈后调整。
3、这个需求从技术上评估投入产出比,给出需求处理结果
通过前面几步确定产品方案,确定出需要支持的事项清单,时间要求。然后技术评估实现成本。
评估成本需要考虑是否可实现,需要多少工时实现,需要多少设计,按照功能和清单单项估算出整个需求要实现需要的总时间。权衡下。
这个环节,会确定出需求的处理结果。
不做,为什么?
做,现在做还是以后做?
三、确定目标,达成共识
把产品分析结果,产品方案,需要支持的清单,技术评估成果跟需求提出人沟通。
然后进一步确认目标。
针对这个需求最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初步的产品方案是不是能够达成?
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准备?谁来具体负责,跟进?什么时候进入测试?什么时候正式使用
细化需求,形成方案,任务清单,项目进度表。
明确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我们负责什么,对接人负责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四、持续跟进,及时反馈
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及时给反馈。给对接的同事安全感和确定感。
BUG,好改的马上就改了。不好改的,进入需求池等待安排。
改进,好实现的马上就实现了。需要发版的,下版本一起解决。不好改的进入需求池等待安排。
项目,按照重要紧急程度,给出项目进度表持续跟进。过程中的问题随时反馈。
以上就是目前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