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红华
01
夏日避暑纳凉,海岛海滩,玩水的地方备受青睐。密林飞瀑,浓荫蔽日处亦是选择。
有着“大树王国”之称的临安天目山,大地之野,原始森林里的自然学校,就值得一去。
02
从分水出发,于潜上杭瑞高速,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向明,已在藻溪出口等着了。西天目是他老家,由他陪同,连攻略都省了,行程也简约自由。
向明在微信里说,如果走高速的话,他到藻溪出口等,直接去天目山,省得镇上进进出出费时。他倒是直截了当,还是我印象中那个朴质爽快的杭大同学。
向明给我发了定位,一直在那里等。他开了辆本田,06年买的,速度慢了些,一直没有换,也就是觉得还可以用,没有必要折腾。他就像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男人,活得真实,自在。比如,他微我说,“先安排个中饭,等你们人齐了,再看看住宿。”
我们的车慢慢地跟着他,开车的女人嘟哝了几句,“这么慢,以为我跟不上吧。” 向明开车的节奏,让我想到了旅行的心态:慢下来,随处风景。
03
我们在一家农庄前停了车。 “先吃个中饭,休息一下。看看下午怎么安排。” 农庄挺大,四层楼房,可吃饭住宿。此刻门前已停着一辆大客车,还有三四辆小车。团队和自驾游的都有。
“中午就有20多桌,”老板是向明的学生,他向我们介绍,“假期里,几乎每天都这个样子的。我跑几个工地,中午也得赶回来帮忙。土鸡已经炖着了,何老师一说,我10点钟自己去抓了一只,慢慢炖,你们先喝杯茶吧。”
学生挺客气,去开了空调,让我们坐包间,喝茶,歇会儿。
10:30左右,时间还早。向明说,我先带你们去禅源寺转转,山下的树也挺大的。
04
开车几分钟,很快就到了购票处。向明是本地人,曾在天目初中待了17年,一口的本地话,自然就放行了。
我们在禅源寺外停了车,在周边走走。这里的大树已经让人惊叹了。它们普遍高龄,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都站在这里,周身的绿苔是层层叠叠的故事,古老而神秘。
走过沟涧,走进林间,我是很有感触的。我关于树的记忆里只有家乡的松柏、老槐、杨柳,它们是树中的寻常百姓。即使是学校里的“杉林叠翠”,就是柳杉,已经几十米高,脸盆般粗细,比之这里,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向明告诉我们:大树基本上集中在半山腰,“大树王”就在那里,我们中饭后再上去。
05
其实来天目山游玩,我还是有点顾虑的,主要是我的脚,一直不利索。医生建议少动,静养,多走不宜。
我自然是选择坐车上去了。按导游图看,光是在半山腰那一圈走下来,要看“大树王”、“五世同堂”,就得走一个多钟头呢。
06
顺着乡道一直开,沿着盘山公路一直走,沿途就可以看到结着果的山核桃树、整片的竹林、一块块玉米地,还可以看到许多山庄,农庄,农家民宿,就建在路边、山谷空地、竹林深处。天目山的民宿已经很有规模和知名度了。取的名字也很文艺,翡冷翠·鸢尾,听蝉居,澄境,竹轩苑,云别院,不一而足。
向明说,20年前,这里就搞民宿了,政府大力倡导支持,发展得很快。你看,一路都是。假期,主要是上海,江浙一带的人,来这里,一住就是几个星期,一个月的。他们就是来避暑,来这里过日子的。一户人家,几户人家一起,全家老少出动。
从山上,绕到另一边山下,又绕上去,天目山哪里是一座山,它延绵不绝,简直是山的世界。
一路上,向明聊的很多。有这个向导,我们对天目山的了解更直接了。
天目山是名副其实的“大树王国”。这里古杉、古松、古银杏和其它原生古树比比皆是,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有580余株,500年以上的有820余株,百年以上的不计其数。名木中有四绝景,银杏繁殖生息是世界之祖,柳杉群落广布全球罕见,金钱松之高为同树种之冠,天目铁木之仅有为“地球独生子”。
即将亲历亲见,长些见识,即使我的脚可怜兮兮一点,也是不虚此行的。
07
进入景区,马上就感受到了鸟的天地,大树的世界。第一次听到了小小的知了,声音竟然如此清亮,简直穿透了整个山林,好不新奇。
在天目山旅行,主要就是爬山、看树。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游,就是要走在路上,和自然一起。置身古树群中,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寻找的心中的那份静谧,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大树王景区面积7.6公顷,海拔1000米左右,景区内古树名木参天,奇花异草覆地,是天目山自然景观、人文古迹荟萃之地,为游客必到之地。
景区内有活化石“五世同堂”野银杏,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冲天树金钱松,而且这里塔院默默,禅林悠悠,佛道遗址共存。
沿途可以看到许多大柳杉树。柳杉是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树干粗壮通直,气势雄伟,为西天目山的四大特色树种之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型柳杉群落分布于此。
走着,先来一组开开眼。
不少古树已经老去。完全光秃的,藤蔓覆盖了的,断壁残垣的……说不尽的沧桑,道不完的保护话题,心有戚戚然。
向明不停地在说,十几年前来,还没有这么多的大树枯掉。
继续走着,几个景点都在主游线上,值得分享一下。
08
四面峰。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峰突出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形胜险绝。极目远眺,山里人家,隐隐约约,坐落在风景如画里。
徐悲鸿留有油画作品《天目山秋色》。四面峰侧有一棵小松树,立根破岩,绝处求生,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我就在平坦处合个影,崖边,是不敢太靠近的。
09
开山老殿。始建于元朝,西天目佛教开山于晋永和间,彼时入山僧侣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属于草创阶段。
唐末规模仍很小,到狮子正宗禅寺建成,天目佛事大盛,名僧辈出,僧侣盈千。清初禅源寺建成后,香火迁于山下,旧址则称开山老殿。
民国24年(1935年)胡适手书: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看到1985年叶浅予手书的“开山老殿”额,觉得很亲切。
开山老殿前有一个净手池。以净手,净口,象征洗却人间尘埃和烦恼,使游人能以干净身、平静心礼佛。
净手池之水由寺内龙涎池引入,为天目山甘冽清泉,仅供净手、净口之用(不宜饮用)。游客不能将手直接伸进池子里洗濯,而要用水勺将水舀起略微转身,将勺倾斜让水淋在手上,落入池旁水槽流走。
旁边还有“得宠树”和“失宠树”,颇有故事。
10
“大树王”,早在宋代就被称为千秋树。胸径2.75米,8人才能合抱。清代乾隆皇帝游此,曾用玉带围测,并封为大树王。此后,游客剥皮以做灵丹妙药,年久致枯。钱王选赋有《大树王》诗:
龙鳞老树历千年,
赐号王封众口传。
皮屑尚能愈涸疾,
何须蓬岛觅神仙。
民国时期,寺僧筑围墙保护,旁立有于右任题“大树王”石碑。1939年3月,周恩来至此与黄绍兹等人合抱过此树。游客到此或摄影留念或赋词抒情,有“不看大树王,等于没到天目山”之说。
这颗大树王虽已死70余年仍傲立不倒,枯干上还寄生出一棵翠绿的新枝,可称中华一绝。
在大树王右下方的141号柳杉,枝繁叶茂,苍劲勃发,生长旺盛,雄姿英发,已被公认为天目山的新大树王。树高约50米,胸径2.31米,为天目山森林王国的后起之秀,尽显王者风范。
11
“五世同堂”野银杏。世界银杏之祖,已有12000年以上的树龄。周围萌发大小幼苗20余株,组成了“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故名之。夏日炎炎,其滋长繁茂,叹为观止。
12
一线天。
要往这里下去,得走二百多级台阶,倾斜度高,两侧又是陡峭绝壁,对一个恐高、又有脚疾的人来说,有些吃力。不怕你笑话,下半段,我的腿几乎是软的、颤的。
13
走出天目山出口,汗衫全湿,脚也早已不听使唤,脚后跟疼得厉害。之前的后半段路,人是无意识牵引着走的。
等车,终于可以歇会儿。
这里商业味并不浓,除了矿泉水、冰饮、煮鸡蛋之类,就是一网袋装的小番薯,一包包的青笋干、茶叶等。看上去,生意也清淡。一边的女商贩倒是会聊。“没什么人来,回头客更少,今天才150来人,哪来的钱赚?”
我们一起上车的一共9人,途中也只遇见三四个游客,以及几个看山的当地人,看上去确实是惨淡。
这座被时间封印的山,1.5亿个春秋,古老的物种基因幸得遗存,反造出百公顷大树王国钟灵毓秀、荟萃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还是原始原生的自然味道,尽无几人识得,甚是遗憾。
来一趟,其实是非常值得的。
徐志摩先生游览天目山时曾写下散文《天目山中笔记》,读来好似置身于清籁的怀抱之中,颇有意蕴。
“山中不定是清静。庙宇在参天的大木中间藏着,早晚间有的是风,松有松声,竹有竹韵,鸣的禽,叫的虫子,阁上的大钟,殿上的木鱼,庙身的左边右边都安着接泉水的粗毛竹管,这就是天然的笙箫,时缓时急的参和着天空地上种种的鸣籁。静是不静的;但山中的声响,不论是泥土里的蚯蚓叫或是桥夫们深夜里唱宝的异调,自有一种各别处:它来得纯粹,来得清亮,来得透澈,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里洗濯过后觉得清白些,这些山籁,虽则一样是音响,也分明有洗净的功能。”
静下来,沉浸于此,或许你也会有如此这般的感同身受。
14
顺便普及一下“大地之野”。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
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宛若双眸仰望苍穹,故名。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峦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
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的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