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
阳货第十七
这篇讲述了4个观点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3.道听而涂说,得之弃也。
4.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在2、6章讲述了这一观点。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性相近,习相远。”表面上解释解释人的心理,人的性质虽有相近之处,但发展方向各有不同。
在教育上就看得到,比如一个学生在高考后选择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结果到后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现在讲的所谓性向,不是性相。
人的性质相近,但是个人的兴趣不同,习惯也不同。
比如说一个人的个性,他本来不喜欢做这样的工作或者做这样的事情,硬是把他拉到了这个环境中来,慢慢的习惯了,就以原来的个性兴趣越来越远。
这一章本来是说孔子与阳货见面的解释,等于拿孔子的话做自己的声明,他们都希望孔子出来做官,后来孔子就是不出来。
就是因为个人的兴趣不同,习性也不同,没有办法与这个时代社会沟通,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自己始终超然独立的站准,就是这就是“性近”、“习远”的道理。
在现代哲学思想上也可以说是指人性,什么是人性,根据中国文化,都用孔子的话的话来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人的原始都是很善良的,没有坏人。
关于性善,性恶的问题。孔子在这里讲的性,显然是有了生命的后天之性,人一生下来,在婴孩阶段的天赋之信,先天的本性,总是善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本来是善良的,习惯上很容易被环境所影响所改变。
这个习惯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环境会改变人,所以说在教育思想上对这6个字也要特别就要特别注意。
“心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习惯了以后,离开本来的善良,纯洁越远,嗜好越来越大。
所以对于自己的修养,不管是做什么事,来自于出江,入巷富到拥有千万美金,而且能保持原来的朴素的人非常的少。
这就是学问的道理,需要高度的修养,往往本性是相近,一道习惯越来越坏,把自己变得远移到了。
也就是说我们要慎重的交友,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说:“主要是自己要有内涵,有真正的修养。学问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然后征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