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父母都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关于孩子的教育很多父母经常说“把孩子交给学校,让老师去好好管管他吧”,其实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这样很可能会耽误孩子的一生,无论学校多好,老师多好,关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位置是谁也代替不了的,不是有句话说“无论你事业上多么成功也弥补不了你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可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位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也是有季节的,一旦错过了季节,也会徒劳无获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根,对于拥有养育两个孩子(哥哥18岁,妹妹5岁)妈妈的我来说,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一双儿女自信、专注、有爱心,想要收获自己的希望果实自然需要不断储备增长自己带娃所需的知识量和坚持实践的毅力,在践行中慢慢的摸索到父母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蒙台梭利教育里有句话说“摇动摇篮的手,摇动世界”,在孩子小的时候能自己带尽量不要让隔辈人带,除非老人是育儿专家或对教育有足够的认识,其实我想说的是陪伴也是一种亲情的投入,能够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和认同,而这一点不能只靠天生的血缘关系,需要的是情感和时间的积累,如果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抛开0~6岁的敏感期不言,单就孩子在心理上对父母的认同感就很低,交流起来就有隔阂,自然对教育也会造成影响。国有国策,家有家规,父母一定要有规则意识,要明白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营养,能让孩子学会自信与坚强,当然,建立规则父母先要说到做到,要明白规则是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必须具备的条件,什么时候严与松,什么时候管与放都要把握好度,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大,六岁前的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在上小学前最好教会孩子运用身体和大脑的能力,比如:思考、专注、交往、独立解决问题、懂感恩等。其次,父母不要替孩子包办任何本该孩子做的事,否则会演变为习得性无助,比如陪作业、喂饭等这些日常事件本属孩子的事最后都演变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成为父母必做项的现象。最后,在面对孩子喜欢的问题上也就是开启十万个为什么的程序时,父母一定要用心听,用心答,不要总在孩子面前用百度扼杀孩子的学习力,其实当我们也不知道的时候一定要诚实的告诉孩子,然后推荐孩子去向有学问的人自己主动咨询,这样并不丢人相反能让孩子懂知识的重要性做个有学问的人,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我们家因爸爸一直在外工作,在哥哥小的时候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向爸爸发出咨询,现在妹妹有需求是会向哥哥进行询问。
无独有偶,在我女儿然然出生后陪着我学习成长的伴侣由哥哥的长大放手转变成这位呀呀学语的小丫头,每一次都如影相随无论什么课都加入,输了有时输出无期,现如今不到六岁的妞能把我奉行的十六个教育孩子的箴言“爱而不宠,定而不让,交而不教,带而不代”诠释的很好践行的很精彩,她懂得爱是主动,宠是被动,父母爱孩子但不能宠爱溺爱,对于确定好的事不能轻易改变,要说到做到,温柔坚定的决不退让,懂得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道理,明白父母在任何事情上要带领引导她而不是直接带替她,这里讲一个关于然在这个特殊寒假发生的一件关于零食的小事件,因居家不能外出,家里储备了一些零食,然每天没事就去吃点,到正点吃饭时却因不饿吃不了正餐,到后来越来越严重,有一次晚饭她是真的一口也不想吃,我也没有采取行动,可到了快九点多准备睡觉时,她嚷嚷着饿了,我借着她的现象好奇的问“这事发生什么情况了呢,为啥我和哥哥不觉得饿呢”,随后她自己开始讲述原因,没想到分析的还真是头头是道,趁热打铁我询问她怎么解决,然然提出了这么一个方案:从起床到晚上六点之前所有零食都是陌生人的,如果忍不住吃了那就说明她被陌生人拐卖了,再也见不到妈妈,六点后这些零食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听完她的讲述我开始好奇眼前这位姑娘的自控和自信,第一天她隔一段时间就到放零食的桌子上看看,然后念念有词的走开,就这样来来回回有七八次,可真就没伸手去拿,为了配合她我们在五点半左右准备了晚饭,她认识钟表,六点一到迫不及待地说我终于可以吃零食了,随后吃了几块饼干,就这样连续了一周多的时间,不再惦记零食,有天晚上我和她边玩边聊天,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我想吃的时候就告诉自己,然然不馋,然然不馋,这是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要,就这样轻松的就不吃了”,百感交集,我不知如何表述我当时的那份感动和心疼,只是把她紧紧的抱在怀里。
养鱼有养鱼的规律,种花有种花的规律,儿童的成长自然也有儿童的规律,父母要具备读懂孩子成长说明书的能力,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总打趣自己想科学育儿不只懂点教育学还需懂点心理学,成人都知道一个人最难得不是找喜欢的爱你的而是找个懂你的,孩子也一样,父母要和谐了解孩子的成长,了解敏感期,懂得沟通不是说教,而是少说多问多倾听,学会共情以及移情,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只有在玩中才能发现天赋及能力,说实话好多父母好像不会玩,其实在同孩子玩的时候放下自己的身段以比孩子大一岁的年龄同孩子快乐的进入游戏,收获的是孩子的真实、不欺骗、不虚伪真能量的同时也增强了亲子陪伴的质量也提高了孩子的各项能力,我有学习过游戏力所以在我们家游戏不断(这里需注意,和电子游戏无关)像寻宝之类的然然自己手绘地图,作上标记,然后去依图寻找;像表演,随时随地的展示,爸爸要在家也会参与进角色当中;像编故事都是随机天马行空的讲;像复述,是每天都和然进行的互动游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上学期间,每天放学我都会问一句“今天在幼儿园里你最开心的是什么事情呢?和我分享分享呗”就这一句就把小姑娘的小话匣打开了,她会从我送下讲到我接上她,当中遇到开心的我会同她一起哈哈大笑,遇到不开心的我会同她一起嘟着嘴,然后听她分析原因,其实这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实际上有助于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能有人会质疑你这讲的都是什么,玩谁不会还这么多事。
仔细想想身为父母,表面上看是教孩子,而实际上是孩子在教我们学习更多,为了自己的希望果实,我了解学习了感统知识,粗浅知道了触觉是情商之源,在我女儿众多的训练中值得一提的是指压板,刚开始女儿不敢踩上去,别说孩子作为妈妈的我也不敢,可正是因为敏感才脱敏,都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作为妈妈是闭着眼咬着牙上去的,就这样在我顽强的带动下女儿慢慢的开始了创新,以故事情景的参与方式进行,那时她只有两岁不到三岁,现在她可以很自信的给妹妹做小老师进行指导。了解了前庭觉是学习之根,对于这一块有两个值得一提的是女儿的走直线和卧地推球,走直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女儿把她应用的很生活化,就是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路上想起就走一段,马路牙子是她最常用的免费教具,卧地推球是有点艰辛的,因为手脚要同时离地头要抬起来进行推球,那时她是三岁不到,这个要求对当时的她来说有点高,但是她满眼泪花的说着小朋友可以自己也要坚持,坚持这个词也是从那时开始融入到她的思想里的。了解了本体觉是创新自信之本,能够帮助大脑对身体的感觉认知,在这里我们采取了平衡台、跳跃、拍球等运动模式,大家都知道孩子运动半小时以内会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激素会产生一个脑刺激因子,会让孩子更加开心聪明,有助于学习,这里有一个关于然跳跃的插曲值得分享,在所有的跳跃项目中倒跳成了然的一道坎,最开始的10厘米都不敢跳,可自己又想挑战,怎么办呢,这个小丫头就开始转动小脑袋去思考,最后决定用伤不到自己的毛绒玩具先代替跳杆,也琢磨着大约的距离,慢慢的在能把握自己心理范围内的前提下提出挑战跳杆,边跳边喊着相信自己,成功跳跃后自信爆满,接着挑战20厘米的高度也顺利跳跃,小丫头兴奋的喊着“我挑战成功了”还让我给她记录到微信里。是的,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累积起来的。每个孩子都是得天独厚的存在,特别的存在,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孩子优秀的同时也保留了她自身独有的魅力,才会内外幸福双收,同时充满信心面对任何困难。这个不一样的寒假也让我见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女儿的与众不同,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点我对魔方产生了好奇,于是自己开始琢磨,父母最能影响孩子,待在我身边的女儿对魔方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击,都知道魔方有很多公式手法,说实话我是要么记不住要么就混合了,女儿开启了多尝试不放弃的精神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二阶三阶全部拿下,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有一天晚上,然想完整还原三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她还在反反复复的尝试着,当我提醒她该睡觉的时候她说她想做完后再睡,看着她执念的眼神我答应了并在旁边陪着她,敢于突破挑战自己的女儿在再坚持一下总会成功的思维里最终在夜里11点完美还原,而对于一个不到六岁的小女生能做到这点在妈妈我的眼里是满满的感动,也深度理解了父母做为一个观察者、拉拉队,耐心的等待孩子,相信孩子的真正寓意,她是可以自己玩成的很好!
我们家还有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阅读,都知道幼儿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关时期,当然必须要有很好的阅读环境,要有让孩子在无聊时能随时随地可以抓起来看的书,在我们家除掉厨房卫生间其他地方都有伸手就能拿到的书,当然父母也要看书最好是纸质书,要知道父母的行为是会传染给孩子的,我家女儿在阅读中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制定了笑脸图,每次能说出为什么生气或需要我什么样的帮助后画一个笑脸,然后给她一个爱的抱抱,等到笑脸画满时就实现她的一个愿望,当然愿望也要画在上面,机缘巧合让我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的课题实践,女儿也同我一起学习了儿童版的绘本,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沟通尊重交流的重要性。在生活教育中我也会犯错,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向孩子真诚的为自己的错误道歉,点明自己的错误所在,分享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之后的感受,这样做是想让孩子知道不完美并不是错,所有人都会犯错,父母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在用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帮助孩子去面对世界的不完美,去建立和维护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有时真的会因你一时的不慎或缺点,会激励你成为更好的榜样。唠唠叨叨叙述了这么多,哥哥依然长大我将放手退出他的生活,慢慢的会发现和孩子相处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一辈子精雕细琢,有个词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孩子小时候的一点点偏差,长大后可能花很大的力量矫正,教育需要正能量,做人需要正能量,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你陪着他成长,他陪着你变老,爱他就好好陪着他,爱他就欣赏他,爱他就好好学习,爱他你就为他去改变,成为他心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