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儿子很可爱,见人自来熟,嘴巴像抹了蜜,谁都喜欢。
可是这样的脾气注定做不了好学生,儿子根本就和文静听话这类词绝缘,课堂上讲话跟老师顶嘴,对同学恶作剧这种事情倒是少不了他一份。
这天家长会,班主任正在跟静静谈话教室里就传来喧闹声,原来静静的儿子,就这一小会儿功夫就闯祸了:他把黑板上写着“欢迎家长”的字和装饰画擦掉,画上了坦克大炮南北垒热火地开战,最后战事已经从黑板上蔓延到同学中,粉笔头黑板擦也成了武器。
班主任大怒,把肇事的几个同学拉到一边教育,几个顽皮孩子耷拉着头听训,只是静静的儿子依旧昂首挺胸,神气活现,一脸的不在乎。
“回去好好教育,这孩子实在是太顽皮了。”最后班主任对静静说,静静点头称是。
静静回家后对丈夫讲了今天家长会后发生的事情,丈夫想要好好教训儿子,静静却拦住了他,静静认为孩子正是敏感的年龄,随便批评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也就是活泼好动了一点,何必那么小题大做呢,最后丈夫只好作罢。
儿子看着阴云退去,高兴地倚着静静说着说那,哄的静静又是开心又是得意:除了顽皮点,我儿子不是挺可爱的嘛,什么慈母多败儿,那一套可不适合我家。
1.正确的时间
孩子犯错之后要及时批评,趁热打铁才有好效果,如果过了很久才旧事重提,孩子已经忘记了当时惭愧的情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大人是在故意找碴。
2.在正确的地点
表扬孩子要当众,批评则要私底下进行,一是维护了孩子的面子,二是不至于让孩子为了维护面子而对承认错误有抗拒心理,降低沟通效果。
3.正确的对象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要用统一的标准对待每个人即使自己无权批评其他犯错者,也要在孩子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免孩子认为大人欺软怕硬或自己是倒霉的一个,造成侥幸心理。
4.正确的语气
嬉皮笑脸会降低批评的效果,但不等于横眉怒目,大声叫骂就是好的方法,恶声恶气最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谐可亲一如平常交谈才是最正常的批评语气。
5.正确的表达
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做法,武断的判定无法使孩子心服口服,也难以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何处,而失去改正的机会,注意把批评的重点放在错在哪里的说明,而不是一味重复告诉孩子,他做错了。
6.正确的处理
惩罚要适当,且以引导为主,而不是进行无意义的惩罚,如果不给出弥补的方法,孩子则可能感到茫然,内疚,加剧自我压力,惩罚过重则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引起孩子对家长的仇视。
7.不要在公共场所责备孩子
给孩子留面子并不是对孩子错误的迁就,而是一种有策略方式
8.不要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批评孩子
父母和别人聊天时,不妨对他们说:“我的孩子最近进步可大了!”孩子听到后,其开心更胜过直接地称赞,于是便会更加加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