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史不分家,理解文学,多是要先了解下文学背后的历史。
就像太白之诗磅礴,离不开盛唐繁华璀璨,包容开放;子美之诗沉重,皆因安史变乱,百姓流离。
文学,让历史生动鲜活;历史,为文学增加底蕴。
李浩源,这个从“中国诗词大会”走出来的才子,深迷大唐文学历史,半载琢磨,十月付梓,完成了这本《曾有少年时》。
书中,作者用十位天才诗人,串联起三百年大唐兴衰。这十位诗人,没有选择李白、杜甫等标杆人物,而是选择了同样具有代表性,但流传度相对较低的十位。
他们中有帝王,有宰相,有将军,有百姓,有女子;他们分布在大唐的不同时期,有初唐,有盛唐,有中唐,有晚唐……把他们的人生连起来看,就是一幅大唐三百年沉浮录。
初唐之陈子昂
唐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唐诗发展达到登峰造极之境。
对于唐朝,文学划分与历史划分有所不同。历史分期上,通常是以公元755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将唐代社会历史分为前后两大时期。
而在文学划分上,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是指公元618年—712年,也就是从李渊建立大唐的武德元年,至唐玄宗李隆基继位的先天元年,共历时95年。
这中间,有太宗的贞观之治,高宗的永徽之治,还有武则天的贞观遗风。虽然后期宫廷政变频繁,但大唐的发展整体上是欣欣向荣的。
初唐的才子很多,比方说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而作者在本书中选择的代表性人物是——陈子昂。
说起陈子昂,谁能不爱他的《登幽州台歌》呢!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苍凉落寞,而又大气奔放,实是一首悼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陈子昂活跃的年代,是武则天当政时。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以太后身份掌权,她打破阶层任用人才,重视选拔寒门士子。出身四川梓州富豪家庭的陈子昂,踌躇满志地来到洛阳,一开始对武则天满怀期待,诗文中不乏对武氏的支持。
他出众的文采赢得了武则天的欣赏,一时成为洛阳城里的新星。
到了后来,武则天为巩固统治,登基称帝,大兴酷吏,残害李氏宗亲,陈子昂对此深感不满,曾几次向武则天上书,提意见。
宦海沉浮,陈子昂曾入狱,曾辞官,最后因奸人陷害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友人卢藏用整理他的诗文,看到曾经的那首《登幽州台歌》,有感而发,郑重提笔写下:“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
陈君,陈子昂,那是五百年才能出的一个人,是五百年不遇的浪漫呀。
盛唐之张九龄
盛唐,指公元713年—765年,也就是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元年,至唐代宗李豫的永泰年止,约五十三年。
玄宗统治前期,物华天宝,盛世气象;而后安史之乱,社会遭到严重破坏。盛唐时期,是唐诗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名声最响的,当属李杜。
本书中,作者选择的第一个盛唐代表人物是张九龄。
他流传于世的诗作,也许没有李白、杜甫多,但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足以让古今中外多少人心向往之。
张九龄出生在广东韶关,少有才名,富有胆识和远见。为官后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被称为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
不过后人记得的,可能更多的是他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据说张九龄去世后,有人给唐玄宗推荐宰相的人选,唐玄宗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在诗文上,张九龄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语言素练质朴,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除张九龄外,作者还选择了另外两个盛唐代表人物,他们一个是边塞诗人的代表高适,一个是田园诗人的代表韦应物。和张九龄一样,都是大唐夜空中最璀璨的星。
中唐之李贺
中唐,即公元766—846年,从代宗大历元年,至武宗会昌六年止,共八十一年。
此时的大唐,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两大问题已经显现,向往中兴成为士人们的普遍心态。这一阶段,也是唐朝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社会的撕裂也促使诗人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发展。
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唐诗人,像白居易、元稹等。当然,还有任谁都无法忽视的鬼才诗人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位年轻的天才诗人横空出世,以奇谲瑰丽的想象,空灵诡异的诗风,惊艳文坛。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七年,似流星划过天际,却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绚烂的一笔。
除李贺外,中唐诗人,作者还重点介绍了“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既为帝王又为诗人的唐文宗李昂,以及中唐向晚唐过渡之际的著名诗人温庭筠。
晚唐之韦庄
晚唐,是指宣宗李忱大中元年的847年,至唐朝灭亡的907年,历时六十年。
此时的大唐江河日下,特别是黄巢起义后,迅速没落。这一时期的诗歌,或幽艳细腻,或浓郁伤感。作者选择的晚唐代表诗人是罗隐和韦庄。
这两位很有意思。
韦庄是盛唐著名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韦氏一族是真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重臣名人不胜枚举,先后拜相者竟有二十余位。韦庄生于气数将尽的晚唐,几经战乱,毫发无损,还在六十岁中举及第,后来当了五代时前蜀宰相。
在王朝覆灭之际,还能迎来政治生命的第二春,也是很传奇了。
而罗隐,生于江南杭州官宦之家,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没想到,考了十次都没考上,留下了个“十举不第”的名声,在后世传扬。
当然,科举考不上,并未能淹没罗隐的才华,他依然留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千古名句。
以上,是我读《曾有少年时》的一点粗浅总结,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原书,一起走近十位天才诗人的人生,走近他们生活且抒写着的大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