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我们,都会有梦想,想当科学家,想当飞行员,虽然那只是我们小小年纪的幻想,还有一些家庭环境的熏陶,但是我们依旧乐此不疲的愿意大声对别人说出来,那时候的我们有着最纯真的骄傲,有着最灿烂的笑容。
少年的我们,在父母与老师的谆谆教诲下,认定了学习就是通往梦想的桥梁,只是桥的那边不再是儿时的梦,更多的是社会口中的功成名就,于是我们都开始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青年的我们,踏上社会,依靠自身的技能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我们开始刻意擦去身上青涩的印记,丢掉稚嫩的一切包括梦想,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人,融入在社会的大潮流里面,让自己做一个心安的人,不再去提及过往的种种,我们开始变得收敛,开始变得有所谓的自知之明。
于是很多人都说,变了,一切都变了。
诚然,我们一路走来,就像小时候书里那只掰了玉米丢了花生的猴子,看着手里和眼前千变万化的诱惑,果敢而又茫然。
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读书年代,父母、亲朋、老师都会像你的良师益友一般,保你顺利前行,哪怕路上会有障碍,会有摔跤,都会有人扶你起来并告诉你,只要学习,梦想就会实现、人生就会成功。只是他们忘了告诉你,学习换来的成功也只会是学习生涯的成功,就像努力锻炼的运动员获得了金牌,也只能说明锻炼成功了一样……所以当进入社会,成功的标准变化了,不是拼学习拼成绩了,我们就又丢掉了学习,捡上了社会的标准,又开始品评一番。
我们换来换去,无外乎就是想把自己换成别人口中的榜样。幸好,社会发展的主流导向还是促使人们积极健康向上,所以很多人借此刚好就能活得心安理得。这样才给予了很多人一个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好的通用标准和追求。
只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映入眼帘的依旧还是自己,那五彩斑斓的景也终究只是背景而已。当有些人在黑夜里幡然自省,望着手中那一把成就时,会不会有沉甸甸的失落?
变化的梦想,背后不变的是如何让自己活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