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是苏教版八下的第一课,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所选的五篇文章,除文言文《马说》之外,均为散文。
首先是导入,然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备课时,我发现对作者高尔基国籍的介绍,有的资料是俄国,有的是苏联,还有的是前苏联。我特意上网百度了俄国、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区别,发现俄国又叫沙皇俄国、沙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国家,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苏联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宣布正式独立。
高尔基生于1868年,死于1936年,他的青壮年都是在沙俄的统治下度过的。在他49岁那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也就是苏联。因此,一般说高尔基是苏联人。
知识无小事,我希望自己教给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正确的,因此,在备课时,有任何疑问,我都会查阅资料,或者向同事请教。
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学生只有将作者所描绘的这个“物”研读透彻,才能够理解作者想要通过这个“物”所抒发的“怀”,因此,学习重点就是“物”和“怀”。另外,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生还应该明白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物”的形象的。
因此第一课时,我只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燕的形象的。当然,问题不能这样问,这样问太笼统,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三步:第一步是让学生在文章中画出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并且思考从海燕正面描写的语句中,你读出了海燕的什么性格特征;第二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且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讨论之后很容易就明白,文章中写到大海、狂风、乌云和闪电这些恶劣的环境,其实是为了烘托海燕的形象,环境越是恶劣,海燕的形象就越是高大;第三步我让学生思考文章除了写海燕之外,还写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读完课文解决完生字词之后,重点就是探讨这三个问题。我们还是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学生先独学,然后小组讨论,接下来学生展示。学生展示时,后两问回答的非常好,只是第一问“从海燕正面描写的语句中读出了海燕的什么性格特征”,学生理解得不是特别深入。这时候我就抓住文中两处典型语段进行精讲,讲完之后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以求彻底理解海燕的形象,为第二课时理解作者通过海燕这个"物”所抒的“怀”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理解文章中海燕、大海、暴风雨、乌云、闪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其实这也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写作手法。以前在讲课文的时候,我很少对学生谈到文章的写作特点。但是近几年中招考试中,关于文章写作手法的考题越来越多,因此,我开始重视文章的写作特点,决定将文章的写作特点作为本学期需要常抓的重点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揣摩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图。当然,问题不能这样问。我问的是"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海燕吗”?第三题是让学生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副标题,其实学生如果能正确拟出副标题,也就等于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第四题是一道情感教育的题,让同学们谈谈学了《海燕》这篇文章之后,当你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暴风雨”的时候,海燕的形象能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又重新回到了本单元的主题“咏物抒怀”,让学生归纳作者咏了什么“物”,是如何塑造这个“物”的形象的,又抒了什么“怀”,其实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最后的课堂作业是让同学们运用本文学到的塑造海燕形象的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环境烘托,三是侧面衬托)来描绘一种小动物或者禽鸟,五百字左右,当作本周的一篇随笔。
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老师不应该教教材,而应该用教材去教。”我希望通过带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自己鉴赏散文类的文章,如何欣赏作者所描绘的“物”,正确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至于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我会在第二课《白杨礼赞》的学习中去求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