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问了身边所有的同龄人,答案可以用下面三个词来概况:升值、升职和生殖。
告别了“那是天总是很蓝,日子总是过得很慢”的学生时代,面对择业、择偶、择城的压力,我们开始焦虑、迷茫,觉得时不我待,于是想要付出就马上有收获,就算没有收获,那最好马上有结果。比如刚开始找工作就奔着钱多事少离家近同时自己还感兴趣的职业目标;才开始谈恋爱就畅想着结婚以后的生活;刚刚入职就开始盘算工资怎样能够翻一番、什么时候职位能升到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借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1 知道自己要什么
多读书,多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这样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当你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能找到它的理论原理和心理学原理的时候,会发现每一天都可以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有人会问,“世界那么大,我看的过来嘛?”去读书啊,透过作者的眼睛去解读这个世界。
思想上做“断舍离”。生活的本质是守恒的,你对生活的索取和它所给予你的最终都会达到平衡。什么都想要,最后只会什么都得不到,往往是那些能够对自己和周围世界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才活得最幸福。
2 别人在想些什么
“听说A同学又跳槽到了一家年薪二十万的公司,闺蜜B的工作真是既轻松又稳定啊,你爸妈催你找对象没……”已经成为大学毕业两年后老同学见面必聊的话题,可怕的并不是“人言可畏”,而是把自己困在“别人怎么看”的怪圈中出不来,其实在二十多岁这个人生变化如朝夕的年纪里,最没有必要在乎的就是别人的看法了,每隔三年身边的同事换一批是很正常的事。与其关心别人怎么想,不如把精力专注于提升自己,首先变成你所期待的样子。
那么是不是完全不必在意别人的感受,专心做自己就好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学会与周围人和谐相处。一个人如果没有同理心,不懂得换位思考,客观、设身处地的体会对方的感受,便会伤害到他人,自己也难以幸福。
3 找到你的短板和长板
众所周知的木桶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那么与其愤怒,不如找到制约自己发展的那块短板,尽量将它补足。毕竟想做10%那部分极其厉害的人很难,做个80%的普通人却非常容易,所以即便各方面平平,也不能某方面极差,否则绝对拖死后腿。
让你的长板长之又长,这个长板可以是你的硬价值如身材、容貌,可以是软价值如技能、情商,也可以是你的兴趣爱好,如读书、健身、旅行、养生……有了一技之长,为的是将来在加班熬夜拼命奋斗之余,确保自己不会变成一个无趣的人,不要忘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更重要的是,别等机会来了却只能惋惜没有两把刷子把它留住!
4 延迟你的满足感
小时候做完家务活便马上寻求家长的奖励,上学后完成了作业恨不得第一个交给老师以获得表扬,工作后更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就应该得到老板的赏识。“如果有收获,那最好马上有收获”,这是人的天性,而真正牛掰的那些人,往往是最懂得逆“天”而行的少数人,正如《把时间当作朋友》中的一段精彩描述:
“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
希望二十多岁的我们放下焦虑,留一点时间让自己升值,当你真正想好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全宇宙都会合力来帮助你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