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在最新的笔记本扉页里,自己写下:
复盘,再复盘。成为专家。
不久前,得到APP的大数据给大家发了一张“成绩单”,很多人迫不及待发了朋友圈。现在得到已经有2500万付费的客户了,我只在这一年学习了23.5小时,就超过了89.2%的同学。其实这是蛮刺眼的数字。因为本以为自己是个好学上进的人,说起得到,说起樊登读书会,混沌大学,007,行动派等等,参与和了解的不计其数。其实从大数据看起来,了解和深入学习确实中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信息量爆炸的现在,好多时候,因为一篇软文而冲动消费了一系列的在线课程,99-199不等的价格,觉得能学到软文所说的月入过万或成为大V之类的转变,心里特别激动。但美好的展望结束之后就是忘却,像划过火柴的小女孩,生活依然是一地鸡毛。
2016年得到APP刚刚上线就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随后买了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刚开始超级兴奋,每天抢读,马上写下感想,期待入围排名靠前的留言版,渐渐不那么热衷留言,甚至又不那么热衷于坚持看所有的专题。仅仅半年过去,李笑来的课程我就没有能及时跟了。虽然后来还是跟下来了这一趴,但总觉得自己做不了一年期的承诺,不敢再购买其他一年期日日不落的课程。教授们尚且能做到日更的节目,学生却做不到天天吃递到嘴边的饭。
2017年双十一又热血买了得到听书的礼盒装365天VIP。结果就是一共下了很多书,一年听了16本。现实的执行和想象的鸿沟之间的差距真的让人瞠目结舌。类似的例子在这份《报告》中统统暴露无遗。
得到的学习报告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第一,他给我们假装在努力学习的同学们敲响了警钟,东西并不是花了钱就成为了我的,而是真正花时间吃透理解。貌似忙忙碌碌的一年,在得到上是花了看得见的23小时,价值可能500-600元,那么那些没有给自己大数据报告的平台和微课,花了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线下学习和游学,是否又学有所成物超所值呢?第二,得到的报告说明了得到并不重要。有很多人现在诟病得到和罗胖是在贩卖“知识焦虑”。就在焦虑的一瞬间产生了购买欲望,而后,这个事情就会像投入湖中的石子一样不见踪影,在内心引不起一点波澜。个人当然也无法成长。我觉得这两把利剑都插得对。这份报告给我这两个相悖方向的启示都在促使我思考:真正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能促成我执行的动力是什么?
我喜欢接触新生事物瞬间产生的“思考”和“转化”,并喜欢表达出来。在做了性格测试分析后,发现自己还是更偏向于ENFP(外倾、直觉、情感和知觉)。这就说明我不能满足于仅仅“学习”、“看到”或者“听取”这些平台上的各种吸引我的内容。只有我把看到的听到的转化成有自己情感带入的“语言”向外界表达出来的时候,我才算真的“学有所成”。因此,我也开始体会到,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不断地去买课程听课程学新知识,而是将现在已经在肚子里的墨水找一个合适的途径倾倒出来。这种方式还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这是最好的。因为这就是能持续做下去的动力了。
在2018年,自己往往比较在乎“把事做成”而不计成本。其实回头看看,自己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最后得不到金钱上的实际反馈时是很沮丧的。接下来就会进入慢车道甚至就不去做了。而每当有人愿意为自己做的东西付费的时候,都是接下来进行深入工作的动力。那么相应的,2019年,我或许已不需要再购买很多课程,或许也不必要上更多“得到”上的知识课。这些课程,作为开阔眼界的内容,可以听,但不必把这些尊崇为必须要花时间每一个都了解精通的程度。最该去深入的,永远是手头上自己的特长项目。这个特长项目不是得到APP告诉我的,也不是网课里看不见摸不着不管你接受程度的老师教给我的,而是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出来最适合我的。这个寻找的过程,从2018的一路跌跌撞撞的经历和总结中,我一定能找得出来。因为这一年,经历的教训和跌宕足够多,我也着实庆幸,自己能这么早认识到这么多错误和缺点,让自己有能力在精力旺盛的当下进步,再进步。
复盘,再复盘。而后在2019年,成为专家。
温拿铁
(在努力成为专家的路上)
007不出局计划第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