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听人劝,吃饱饭”,意思是指人能虚心接受意见,就能给自己带来切实的好处。那是不是说:只要别人提了意见或建议,合理不合理,适用不适用,都要不加思考地听取、接受?
不,绝不是这样,虚心求教固然不错,可是凡事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原则;若是一味地听别人如何建议,没有自己的主见,没判断力,就好比是水母目虾(注1)、随风摆柳,遇事不决,又怎么做得好事、成得大器呢?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2019-202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篇,就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2019年5月16日,贝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102岁。
他是一个在世上留下了很多座纪念碑的人。但是,你如果去读他的传记,会发现,几乎他的每一个建筑作品,在当时都面临责难和挑剔,都是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世间。
曾经有人问他:你怎么看待外界对你的挑剔?
贝聿铭对此的回答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
众所周知,贝聿铭先生是著名的华人建筑师,他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1983年,贝聿铭成为卢浮宫项目的总建筑师,这个项目也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在负责该项目的过程中,贝聿铭创造性地提出了“玻璃金字塔作为主入口”的设计方案,结果受到官方和民间的一致强烈反对:被当时的历史文物古迹最高委员会形容为“很便宜的假钻石”,法国民众认为“这个中国人为卢浮宫带来了一个毁灭性的巨大装置”,甚至还有说他的设计象征着古埃及的死亡;甚至还有不少民众上街示威游行,以此表达抗议。
贝聿铭经过认真、反复地思考,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并坚持了自己的设计。他用“艺术必须富有现代精神”成功说服了法国前总统夫人克洛德·蓬皮杜,与另一位反对者——前巴黎市长希拉克达成了协商一致:希拉克扭转了激烈的反对态度,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先在卢浮宫中立起一个同比的实体模型,接受公众检验。
1985年5月1日,一个同比模型出现在了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中,数万法国民众进行了参观,还像总统选举那样做了“全民公决”,他们被征服了——阳光透过金字塔,照亮了原本昏暗陈旧的宫殿。
时间也验证了贝聿铭的想法——卢浮宫的游客数激增,他们宁愿为玻璃金字塔排队,也不愿从另两个入口进入。这颗设计稿中的“廉价钻石”变成了“卢浮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注2)
试想下,倘若贝聿铭因为民众和官方的一致反对,撤去了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方案,那么今天在卢浮宫,我们又怎么能看到这样一颗漂亮的宝石呢?如果贝聿铭因为遭遇反对,而对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失去信心,那么后来的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这样的优秀建筑又会存在吗?
退一步讲,不说贝聿铭这样的大师,就说说我们普通人。如果你因为某个想法、某个行为,而被大家所质疑、甚至反对,你会怎么办呢?是退是进?是行是止?会不会因此再也不敢想、不愿想?
如果是这样,未必你一定不成功,但你一定会在将来某个时刻回望这段时光的时候,喟叹一句“唉,要是当初想到就做了,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再来看看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
曾国藩聪明过人吗?并没有。他曾经背书到半夜,连溜进家里藏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他还记不住呢;屡试不第,旁人都笑话他一大把年纪还是个老童生,还妄想考秀才、中进士,简直是做梦,还是赶紧回家做个地主老爷好了。
可后来呢?后来曾国藩不光考中进士,还做了官;不但做了官,还做了京官,十年七迁,连跃十级,“这个升官速度,创造了道光朝的纪录。”(注3)
假如曾国藩听了旁人的讥笑、质疑,就退却、放弃,那也就无从谈起他后来的个人成就和名震四方的湘军,更不要提如今的“曾国藩热”,只不过会成为湖南的乡间一老叟,在历史中也不能留下什么印记。
可是他没有退却,反而越挫越勇:第一回考不上,那就继续第二、第三回,但也不是盲目地去考,而是总结上次考试的经验,哪些地方要改进,哪些地方要保持——第六次落榜后,曾国藩不光要承受落第的痛苦,还被学台“悬牌批责”——“文理欠通”(注4)。长这么大,头一次被人当众批评,曾国藩想一定要做出改变;“主考官说我文理不通,怎么个不通法呢?以前的学习,有什么经验教训?”他把自己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注5)
找出来问题,对症下药,自然是“药到病除”。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曾国藩开启了秀才之路,之后又中了举人,虽然进士第一次没中,没有促成三连捷,但是第二次也就中了,紧接着点翰林,仕途就这样开启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听人劝,真的能吃饱饭吗?”,现在你也许已经有了答案。无论如何,人生这盘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旁观的人或许看得清棋局,但未必看得明白你的招数,所以思考清楚了,就行动吧!请沉醉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之中。
注:
(1)“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2)《贝聿铭逝世,他留下的不仅是卢浮宫》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9750.html
(3)《曾国藩传》https://www.dedao.cn/reader?id=N4yqKRVn1jAJaMyOQ2YorRp6DvXm7wejY20GBKLzkPq5gdxEV98eNbZl467ovjzg
(4)“文理欠通”是很严重的批评。大清顺治九年(1652),给考试定了“六等黜陟法”。“文理平通者列为一等,文理亦通者列为二等,文理略通者列为三等,文理有疵者列为四等,文理荒谬者列为五等,文理不通者列为六等。摘自《曾国藩传》https://www.dedao.cn/reader?id=N4yqKRVn1jAJaMyOQ2YorRp6DvXm7wejY20GBKLzkPq5gdxEV98eNbZl467ovjzg
(5)摘自《曾国藩传》https://www.dedao.cn/reader?id=N4yqKRVn1jAJaMyOQ2YorRp6DvXm7wejY20GBKLzkPq5gdxEV98eNbZl467ovj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