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山海经》,觉得我得写点什么。
一直对上古时期的故事感兴趣,因为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民众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共工撞不周山,哪个不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呀,追求其最早的来源,非《山海经》莫属了,对于《山海经》,一直慕名,好不容易有机会细细看来,确实解惑不少,但也让我多了更多的不解,毕竟书中很多内容太过奇幻。
我看的这个版本有一些删减,毕竟是青少年读物,不能完全照古书搬运,没有插图,这对我是个不小的打击,只好依靠想象,但不能完全还原古时候人民的创造力,有点遗憾。
——兽——
看这书,自然想要探究一直好奇的麒麟,朱雀,玄武,白虎,青龙,饕餮,梼杌,毕方,凤凰,烛阴,鲵,狰,肥遗,等等这些异兽的模样和来源,甚至对于他们被神话后的故事也颇有兴致。
捡其一说: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不饮,不食,不息。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里两次提到烛阴的描述。大家有没有感觉很神奇,一个山神,居然有如此神通,似乎其能耐不小于神,于我几乎无法想象,但是查阅后人所注,你必然恍然大悟,烛阴出现的情况其实指示的是龙星纪时代之星象,原来如此。
——神人——
当然了,除了异兽,我对于出现的上古神人也甚感兴趣,且不说帝俊所生的后世代代,鲧,颛顼,帝喾,尧舜禹,少昊各个神力莫凡,还有应天地而生的神人,共工,祝融,旱魃,应龙等,有些时候真的分不清是上古民众对于领导者的盲目崇拜,还是认知的差别化,又或许真是有神力的神仙,《山海经》中的描述,很多已经超脱了我们的想象力。
大家有没有想过,《山海经》描述的这些人物在正史里有记载,但对于他们的记载多关乎于中国古代氏族和文明的发展,但《山海经》就纯粹多了,基于所见所写,所以内容也更简单有趣些。
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地方,现在艺术作品中出现得山神或者小仙人,多以人的模样作为模板,但是在《山海经》描述中,很多都是人面兽身的形象出现,他们游走山间,确实不可思议,而且纵观全书,先人记载下来的上古社会,似乎更崇敬兽力,兽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更趋向于优势物种。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山海经》描述的山丘,都多无草木,结玉石金银,岂不神奇。
——相之谜——
神奇之事何其之多,我一直恋恋不忘的昆仑山,不忘的西王母等神秘之事之物之人,在书中也都有描述,这些的描述,跟我所想真的差挺多,本想着仙气飘渺,佳人侧,乐音飘飘,灵思动,我一腔热忱,不过玩笑。
《山海经》中描写西王母和昆仑山的有三处,择《大荒西经》所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个昆仑,大概在祁连山一带,至于西王母为何如此狰狞相貌,我也是不解的。
还有帝江,看那么多神话故事,全在《山海经》的描述中被颠覆了。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有部族一说,帝江为人,有神鸟一说,帝江为兽,岂不怪哉?
——趣于此——
《山海经》中,还有一些值得赏阅的地方,也是有趣之所在:
其一:你会惊讶于当时人们对动物的命名,多用其叫声命名,但是那些字都是造出来的,没发写,单纯的拟声词。
其二:书中描述了很多人类部族,但是,大多部族并非人的模样,有三目族,一手族,巨人族等等,各种各样的,本来我还觉得很新奇,后来看到注解,甚是好笑,古人喜欢祭祀,还喜欢在身上涂抹图腾,于是,记录者直接就将当时人们的外形特征记录为特殊人种了。
其三:古人很聪明,在《山海经》一书中,天圆地方的模糊认识和农时更替的月历法,确实让人体会先人之智。
读《山海经》,既有看故事的感觉,也有看古籍的感觉,现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都借鉴了《山海经》中的内容,《山海经》所描述的那个历史环境给予了人们更多的艺术畅想,所以呀,这本书的文学价值理当与其古籍价值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