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切切的幻觉是一种认知谬误,尽管已经亲身体验到了却依旧可能是错的。比如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虽然是基于患者真实的感受采取的治疗方案,但是可能治标不治本,甚至耽误了病情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对于我个人而言,大量的存在这种真真切切的幻觉。
买了书,就以为获得了知识。
很多人和我一样订阅了很多专栏,kindle里有各种各样的书,我们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爱读书的人,这让我们颇有成就感,同时也觉得获得了很多知识。直到有一年的世界读书日,我开始反思了,我回顾了最近读的书所获得的知识,发现脑子里好像空空如也,并没有留下什么。后来,在一次阅读当中,我发现了霍金指数这个概念。霍金指数试图回答卖出去的书有多少被读完了?在古代,这个数据是无法统计的,但是到了现代,所有读者在kindle上的勾勾画画都被发送到了亚马逊的后台。数据统计显示,霍金的《时间简史》大多数读者只读了6.6%!是不是学术性著作太枯燥了呢?然而超级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大多数读者也只读了6.8%。天啊!“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试想,书才读了几页,又如何能获得了知识呢?我的霍金指数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我总结到:买的书有一半没有看,看的书有一半没读懂,读懂的有一半没执行。
我很牛,在商业上有天赋。
我从上大学到第一份工作相对是比较顺利的。在大学里拿到了比别人更多的奖状,毕业之后找到了相对较好的工作,也较快速的获得财富的积累。这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的能力很强。直到我辞掉工作出来创业,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之,之前积累的资金也很快“灰飞烟灭”,一度想放弃。若不是贵人相助,可能我真的回去教书了。另外阅读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武志红的心理学提到,人是有本能的自恋,我属于自恋过头的;达里奥在《原则》一本书里提到了达克效应:能力越差的人,越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也属于这类人了。这些遭遇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总是越高估自己的人,失败的速度也会更快。
我觉得真真切切的幻觉远远不止这些,随着认知不断升级之后,我们就更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相信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做正确的事情,等待时间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