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江宁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中进士后,曾一度出任江宁丞,与南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诗作气势雄浑,手法细腻,缜密而思清,为古今七绝圣手,时称“诗家天子王江宁。”
王昌龄在南京时,隐居青溪,即今之淮青桥、桃叶渡一带。清代中期,著名文人陈文述有《青溪访王龙标故居》诗云:“盛唐诗格压南朝,少伯风流久寂寥,我向青溪宫畔过,扬花明月忆龙标。紫裘换酒兴翩翩,花月春江醉欲眠,一样才人工乐府,当时只有李青莲。”诗中的王龙标,即王昌龄,因他晚年曾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故称王龙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即吟此事。陈文述在诗中将王昌龄比作李白,推崇备至。
诗中提及王昌龄的故居在青溪。青溪是南京著名的古河道,原名东渠,发源于钟山西南,东吴赤乌四年(241年)开凿,通城堑以泄玄武湖水,其流九曲达于秦淮。青溪与秦淮河交会处有青溪大桥,又名淮青桥。桥南侧为桃叶渡,相传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迎送其爱妾桃叶之处。南朝以后,诗文中的青溪一词多指淮青桥、桃叶渡一带。系六朝鼎族夹居之处,诸葛恪、郗鉴、檀道济及江总等勋贵名流的故居都在这里。宋人张椿《青溪阁记》云,“青溪数曲,近在城中,晋则为郗僧陁之所领览,陈则为江总持之所据依,……朝漪夕岚,烟颜雨态,尽得于指颧之内。”
清代乾隆年间诗人王友亮有咏青溪诗云:“东风香送木兰桡,直接秦淮旧板桥,几许繁华流不尽,青溪一曲见南朝。”这青溪一曲即指淮青桥、桃叶渡一带也。明代胡可复曾在此构筑一座水阁,其友人林古度《题胡可复淮上居》:“青溪水上青山浮,青溪阁外连青楼,主人爱此溪上住,开阁正对青山头。”另一个明代诗人曹学性在《题胡可复水阁》诗中云:“驱车来往桃叶渡,渡头歌管喧盈路,金陵惟此行乐地,可惜为官不得住。”垂扬春媚,芦雪秋飞,钟山远矗,碧水盈盈,一片诗情画意,诚佳境也,王昌龄的隐居处正在这里。
陈文述在诗中还指出王昌龄故居在青溪宫畔。史载青溪宫为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所建,位于上元县东二里。考上元县在今白下路升平桥附近,其东二里,正当淮青桥、桃叶渡一带。
王昌龄在南京青溪故居引起历代文史学家的兴趣。第一个前来寻访的,当推他的至友常建,留有《宿 王昌龄隐居》一诗云:“青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也是盛唐的著名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进士,后来寓居鄂渚,两人志同道合,来往密切。他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授盱眙尉后,曾来南京游览。这时,王昌龄早己谢世,常建宿其故居,惟见孤云,不见故友,茅亭花影,药院苔纹,感时伤世,不胜悼惜之情,遂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篇。
位于南京淮青桥、桃叶渡一带的王昌龄故居,建筑早己无存。清乾隆年间,王友亮在《王少伯故居在青溪》一诗中云:“龙标故宅无寻处,行偏青溪碧水隈,料得吟魂犹恋此,松风稷稷月中来。”王昌龄为一代名家,他的诗作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他的隐居地青溪故居,为著名古迹淮青桥及桃叶渡的历史增添了一页佳话。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0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在此留下了比较明显和南京有关的一首诗《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