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号,周五,降温了。这是我的简书之旅——每天一篇原创观察与心得【理想不远-平常话里话理想】第4篇。今天是大娃回家的日子。今天的平常话就啦啦孩子,啦啦开了书店后的妈妈和孩子吧。
还有两个多月中考的初三学子,两周才能回家一次。自然,彼此格外珍惜,特别是因堵车而延长的这四十分钟,于我而言,驾着车,静静的听她东一件,西一件的讲两周来学校、班级里,同学、老师间的新鲜事、趣事,特别特别的满足。这会子,我觉得娃真的就在身边,她还是我的小孩,而不是两周不回家,明明就在十分钟车程的学校里,可感觉她像是去外地上了大学一样。
无意中提及本周一俏俏上黄老师的手工美术课,中间因我和爸爸的离开,情绪一度失控大哭,最后还是没能坚持着上完课,被爸爸抱回一楼后,仍委屈的抽噎着,可怜兮兮。忽的我就想起了老大,当年她两岁就被我送去了幼儿园。回到办公室,看监控视频里,她就一直站在门后面,怯生生的,孤零零的,我和爸爸忍不住冲去了学校,但还是让她坚持着去上幼儿园。因为那时,她在小区里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我们担心她长大了孤僻、不合群,认为早点接触集体生活,有助于改变这一点。思及此,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心揪揪着,特别疼,懊悔不已。
路上说着说着,又忍不住声音哽咽。一旁的老大很沉默,侧躺着,闭着眼睛,我又问她,你还记得两三岁时的事吗?她说不记得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继续回忆着:有一次,回家后,你无意中跟我说“妈妈,我是一个笨蛋”,我非常诧异,问你为什么,你说“小朋友们都唱歌跳舞,我不跳,老师说我是个笨蛋”。说到此刻,我已不能自已。转头看她,眼睛虽然闭着,睫毛在跳动。右手抓握住她那细细长长瘦瘦的手,轻轻摩挲她的手背,“孩,妈妈那个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现在想想,妈妈难受的不行,那时我和爸爸都年轻,你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成了我们的小白鼠。过去妈妈做了太多伤害你的事,现在我懂了”,我不敢转头看她,强忍住又要崩溃的情绪,故作轻松的说“等你长大了,妈妈会把一切教训和经验传授给你,让你做一个好妈妈”。
青春期的她,其实不太喜欢我和她有太多的肢体接触,但这个下午,我一直抓握着她的手,她的手很软的就那样让我握着,一直没有抽离。最后我鼓了鼓勇气说“对不起,孩子”。
晚上她陪我一起去了书社,策划明天一个特别的仪式。每个周六她和她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安排,她要早早回家睡觉,路上跟我说“你以后每天晚上要早点睡”,我心一惊,忽的想起,下午回家路上她翻看了我写的简书,每一篇第一句都是码字时的时间。这就是我的大娃,性格偏随爸爸,外在内敛而沉静,其实内心善良多感。她越是长大,我对她的期望越低,因为,她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孩子,还要求什么呢?
关于大娃的事,自怀了她起,我坚持写了近十年的育儿博客。不可谓养她不用心,但是,请各位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注意,请注意:养娃用心需要先学习!先学习!先学习!作父母真的是一门人生必修课,过去我能买到读到的育儿书有限,比如孙瑞雪的《爱和自由》,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还有关于敏感期的一些书,饶是我读过这些书,你们看,我仍然走了那么多弯路,为什么?当今天我不断反复的听樊登老师的家庭养育的几本书,不断的做各种亲子养育沙龙活动,不断的能够做到对俏俏情绪管控,我悟出了其中一个原因——
有些书,你读了,你看到的仅仅是管教孩子的方法;有些书,你读了,你学到的仅仅是孩子各个阶段的发育成长特点;方法是养育形式,理论是养育指导,而只有你明白了养育孩子的基础和根基——养育的过程其实是父母借由孩子实现二次成长、父母的自我修正与完善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动力。只有内心认可并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才能做到养育过程中方法得当、理论有效。
如果对这一点,你还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知,那么,赶紧听一听樊登读书。推荐书目:《父母的语言》《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等。这像是一条广告,但我愿意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做这个广告。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平常话里逐渐分享一个个真实的育儿故事,一个个因听樊登读书而改变自我、家庭重拾和谐幸福的真实故事。
夜又已深,开书店的妈妈作息时间就是这样的。本来今天还想写一写三个书店女老板的今日故事。故事太多,且待日后平常话里慢慢聊吧,晚安,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