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从古诗的演进看诗的情趣和意象(7)

情趣是“主观的”,意象是“客观的”。朱先生从情趣和意象的配合看,对中国古诗的演进进行了大框架分析。

诗艺的演进可以从多方看,如果从情趣与意象的配合看,中国古诗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情趣逐渐征服意象,中间是征服的完成征服的完成,后来是意象蔚起。

第一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文,第二步是情景吻合,情文并茂,第三步是因情生景或因情生情。

这种演进阶段虽然不能按时代划分,但是如果按时代大略分,可是说:

汉魏以前是第一步,比如《国风》,在自然界所取之意象如人物故事画以山水为背景,只是一种陪衬;

汉魏时代是第二步:《古诗十九首》及曹氏父子兄弟的作品中意象与情趣常达到混化无迹之妙,到陶渊明手里,情景的吻合可算登峰造极

六朝是第三步:自然景物的描绘从陪衬地位抬到主要地位,如山水画在图画中自成一大宗派一样,后来便趋于艳丽一途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关键是赋。赋偏重铺陈景物,把诗人的注意渐从内心变化引到自然界变化方面去。从赋的兴起,中国才有大规模的描写诗;也从赋的兴起,中国诗才渐由情趣富于意象的《国风》转到六朝人意意富于情趣的艳丽之作。

下面这六首诗,只有三四是情景吻合,一二两首纯从情感出发,五六两首纯为景的描写。

六首诗都可以说是诗的胜境,虽然情景配合的方法与分量绝不同,但情趣与意象说得恰到好处。

各位时代的诗都可用这个方法去分析。唐人的诗和五代及宋人的词都值得用这种方法去分析。

今日所得:之前读《诗经》没有从情趣和意象的角度对《国内》的诗进行分析,之后再读的时候,有框架可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朱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歌的起源,诗歌...
    刘小麦同学阅读 2,849评论 1 2
  • 相信不是刻意去了解的话,很多同学对HandlerThread、Thread、Handler都有点傻傻分布清楚。本文...
    LiveMoment阅读 10,213评论 1 6
  • 文|yoliyoli李大七 听闻要去探访武馆,我就按捺不住了。那可是武侠小说和古装剧里才见过的地方。 武馆该是什么...
    归来易阅读 5,397评论 0 0
  • 坐在地铁上,整理一下思路。许久不曾这样感动过,不是因为干活累,不是因为老板给的工钱少,也不是因为我饿。那个小姑...
    浪子重阅读 2,7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