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小时候的春节前后②
大年二十七,除了早上赶集,回来下午就得炸油团子,这是客家传统,每年春节饭桌上不能少了油炸团子,这是一种糯米用机器加工成粉,然后糯米粉加点芝麻,黄油跟水搅拌,捏成圆球状,下锅炸成团子。我们客家人叫它“油炸糕”。这糯米粉需要晒一晒,不至于油炸好不耐放,容易发霉。
小的时候,我们小孩的任务除了吃,也要帮忙捏团子,因为这个不需要太多技巧,前面的工作母亲已经全部完成了,我们姐弟仨就负责捏,以前老喜欢捏。你喜欢捏什么形状喜欢吃什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捏,我比较喜欢捏五角星,也容易捏。不过油炸成型后都会跟自己想象的出路很大。那时候我也喜欢捏人形,但比五角星更惨,炸出来后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而且容易跟其他团子黏在一起,母亲后面都不准我捏人形团子了。不过母亲给我个特例,可以捏圆的,方的,五角星等,但我两个姐姐就不能了,她们得顾着全局,油炸糕如果不是圆的那就不是好的油炸糕了,更主要的,形状如果不是圆的炸得时候容易黏在一起,不好炸不好弄。还有一点我深有体会,捏圆的她俩可以两只手一起而且很快,而我捏各种形状的,慢死了拖时间,搞得我好像是做艺术雕琢的。因为我比较小,劳动力还不到半个,所以母亲就任由着我捏各种形状了。
对于“粄子”来说,可不止油炸糕一种,但它是炸得量最多的,二三十多斤糯米可以炸个十几斤粄子,除了这油炸糕,还有一些葱粄(放葱花跟糯米粉加水搅拌),芋头粄(芋头削成丝跟糯米粉加水混合搅拌),豆子粄(磨好的花生粉跟糯米粉加水搅拌)等等。这样都比油炸糕好吃,但是工序步骤要多些繁琐些,所以炸的少,如果弄的太多,时间不够,再加上不耐放,显然不划算。
那时炸都是在大锅里炸的,用的油是猪油。猪油还不贵,比花生油便宜多了,现在反过来了。我们仨负责捏,母亲负责炸,有时捏的团子多了,母亲忙不过来,姐姐们就过去帮帮忙。我就算了,还没灶台高呢!只能借个凳子站在上面看,或者是灶台会有水泥结的阶梯,可以站在上面。但母亲是不允许我动手炸的,因为太小怕油烫到。有次就是我不听话,硬是要体验一下炸糕子的乐趣,结果就被滚烫的油烫到手了,幸好不是大面积不然手都废了。哇哇地哭了一下午,疼了好几天。那时经常性,母亲一到在柴火锅上弄什么吃的时候,我姐弟仨就会站在灶台阶梯上看着母亲弄,别有一番意思。
每次捏完,我都是腰酸背痛,脖子痛,虽然做的不多,一下午就捏了十几个,绝大部分都是两位姐姐弄的,但是一下午保持着一个姿势确实会酸痛。实力能力就只有这点,我也抱怨,然而两位姐姐的眼神表情是出奇的怪,心里肯定骂我“臭弟弟,你还有脸抱怨累啊”!一到夜幕,我家的灶台还在忙活着,父亲回来也会嘀咕,你们这母子四个弄这么点油炸糕一下午还没弄完,什么速度?然后一边嘀咕,一边把他控制不住的手往那还在冒着热气的油炸糕堆里伸,然后很自然地往嘴里放,母亲看到本来生气的就直接开骂,看看你自己,这么热气不怕上火,真管不住自己嘴吗?
我那是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反正我是不喜欢吃太热气的东西,大人们也不喜欢给我们吃。小孩一上火一感冒发烧就一堆麻烦事。在吃东西这事上,家里也是管的比较严的!
每年的油炸糕我自己捏的那份都吃不完,比较喜欢吃点其他的葱粄,芋头粄。但是油炸糕每次都能吃到元宵以后,也真是不怎么好吃还特别耐放,不过还好,家里父亲愿意吃,吃的也多,也就不至于太浪费了!
这回先到这,春节故事还有,下回更精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