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
当我拖着行李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以为身边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的信徒。
记得大一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人生规划。授课教授是我们的院长,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在课堂上看到过他。但他说了一句当时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的话:“希望你们在四年后,莫忘初心。”
我谨记在心,然后却做了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我不喜欢打王者荣耀,不喜欢看国产70集的连续剧,更不喜欢跟着你们凌晨一两点在外面,摇着啤酒罐大喊这就是青春。
去你妈的青春!
然而我还是这么做了,因为我不做,我就是异类。
关于职场
相信很多人对职场的了解首先来源于各种狗血职场剧,其次来源于社交媒体里的苦口婆心的劝诫。
职场剧告诉我,职场就是一个撕逼场,每分每秒都在消耗脑力,傻白甜活不到最后,人与人只有利益相关。
社交媒体告诉我,HR面试的五大原则,老板喜欢员工的十种表现,同事相处的三十种计策,后浪前浪都死在沙滩上。
职场的片面妖魔化,使我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总担心被排挤,被欺侮,总觉得自己前途一片灰暗,将来永远都是公众号里所说的工作五年月薪4000的那种人。
醒醒,消费越来越高了,五年后的工资怎么可能还是4000。
关于感情
情窦初开的年纪,连感情的萌发都要抑制,多看一眼异性都有愧疚感,觉得爱情是原罪。
然后连情感还没发芽,就被催着相亲结婚,为了求婚闹洞房的仪式折腾得身心俱疲。
对这个人的感情,好像是爱,又好像不是,我在纠结,在考虑,迟迟下不了决心。
但是时间不等人,过几年甚至连青春都没法当做爱情的砝码。
没有经验,怪谁?
关于回忆
在每年的高考季、毕业季、教师节甚至五四青年节,有多少人会在朋友圈看到用九宫格和摘抄拼凑而成的回忆。
这些回忆无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件事情老想着,就会变味。
当初的一点计较一点争吵都酝酿成了迷幻的汤药,喝得我们醉醺醺,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爱那个长头发的女孩还是爱她的头发。
我彷徨,忧虑,又不敢在人前展示。
我怀疑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但没有确切的医诊,因为这在别人看来很不可思议。
我喜欢周末无所事事一天,吃外卖,不健身,却被认为不上进。
而你们,看看你们,
你们就喜欢将自己无处安放的青春塞进我的脑壳,就喜欢把自己失败的职场经验强加到我身上,就喜欢说一些不切实际的爱情故事教唆着我。
我没有选择体验世界的权利,从一开始就被选择走一条所有人走了无数次的道路。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以前总觉得有不一样的想法,就是反叛,就是不合群,也不明白作为一个个体,我理所应当地就拥有许多权利,这些权利是无法被别人、被舆论、被社会剥夺的。
我愿意打王者荣耀我就打,我愿意看bl小说我就看,我愿意待人真诚在工作上严谨我就做,我想选择起早贪黑的生活我也能,如此种种都是我可以去做,我能做,并且死心塌地做的。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我这是鸡汤,或者毒鸡汤。不管怎样,说句实话又不会掉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