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可以到中国大学MOOC观看。
本文为笔记,原创,内容写实。
一、皮肤保湿机制
1、表皮(角质层屏障、天然保湿因子、水通道蛋白)、真皮、皮下组织(汗腺)
2、皮肤缺水的原因:
内因:
生理性因素:绝经期:性激素骤减,皮肤老化。 老年期:角质层中水分储留不足,保湿因子减少。
生活习惯:压力、疲劳、失眠、加班熬夜、摄入水分不足
疾病:皮肤病:鱼鳞病、特异性皮炎、银屑病、光线性疾病 内脏病:维他命A/B缺乏,糖尿病,尿毒症
外因:
水分丢失:寒冷、日晒、风沙、干热、干燥环境、空调房
化学性:洗涤剂、化妆品使用不当
水分挥发:频繁洗脸、喷雾后未及时按干
物理性:脱毛、剃须等
药物:抗糖尿病药,抗组胺药、维甲酸
二、化妆品保湿机制
1、保湿剂:一些小分子物质,从环境(如真皮)中吸收水。(甘油、山梨醇、蜂蜜、乳酸钠、尿素、丙二醇、聚乙二醇等)应与润肤剂和封闭剂复配使用。
2、封闭剂:在皮肤表面形成薄层油膜,阻止或延迟水分的蒸发和流失。(矿物油、凡士林、角鲨烷、羊毛脂、硅油、可可脂、胆固醇、卵磷脂等)硅树脂衍生物:不油腻、基本无味、较少引发过敏反应及痤疮,市场应用较多。
3、润肤剂:保护性(二异丙基二油酸)、去脂性(霍霍巴油、蓖麻油)、收敛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干性(异丙基棕榈酸盐)使皮肤更光滑,感官性更完美。
4、“仿生”保湿原料:a、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胶原、弹力蛋白、DNA等。 b、天然保湿因子:吡咯烷酮羟酸、乳酸盐、尿素、氨基酸等。 c、脂质屏障剂:神经酰胺、胆固醇、角鲨烯、游离脂肪酸等。
补水--锁水
补水:帮助皮肤补充水分(吸湿剂、与水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直接补充水分。使用爽肤水或保湿精华。
锁水:保持皮肤水分并防止水分散失(封闭剂)。使用保湿霜、保湿乳液。
剂型--保湿效果
通过该曲线可以知道,面膜不是敷的时间越长就越补水。最佳时间是15-30分钟。
通过该曲线比较可以知道,保湿效果:霜剂>甘油>凝胶。
三、保湿效果评价
主观:使用产品7天前后肉眼观察
客观:水分测试笔(可以在淘宝上买)、实验室测验:经表皮失水、角质层含水量。
四、保湿产品的选择
1、理想保湿剂:①具有适当的粘稠度,不因吸湿而改变其物理性质 ②无色、无臭、无味、无毒、无刺激性 ③与其他原料有共存性,并有良好的渗透性 ④保湿力强,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⑤使用手感舒适 ⑥保湿能力持久 ⑦凝固温度低 ⑧经济、来源广
2、适用人群:①正常皮肤护理;②抵御寒冷、干燥环境;③老人、婴儿;④防晒剂、化妆前打底,减少刺激;⑤孕妇;⑥皮肤病患者。
3、患者使用注意:①原料纯度高,杂质少;②不含香精、着色剂、防腐剂;③添加的表面活性剂性质温和,无刺激;④上市前应经过临床医生的安全评估。
4、冬天、中性偏干、干性皮肤:①少用或使用温和的清洁剂 ②选用含油脂较高的膏、霜剂 ③特异性皮炎应选用富含神经酰胺的产品 ④洗浴时间:不要过长<15分钟,水温32-35℃ ⑤洗澡频率不要太高,洗澡后立即用含油脂高的保湿霜 ⑥避免刺激:减少静电,衣物以棉质为主避免羊毛和刺激性的合成原料做内衣。
5、夏季、中性偏油、油性皮肤:①使用有较强去脂的清洁剂,但不过度去脂 ②避免使用有封闭作用的油性原料如凡士林、矿物油,使用植物油如霍霍巴油 ③使用水剂、凝露、凝胶、啫喱、乳剂等含油脂少的产品。
6、婴儿、老人多使用保湿霜。①婴儿保湿霜应成分简单主要是补充脂质,安全性高。②老年人使用含油脂较高、营养丰富的保湿霜。
7、孕妇应注意使用成分单一,安全性高的保湿霜。可以使用在腹部,市面上有专供孕妇使用的保湿霜。在不确定可不可以使用时,不要轻易尝试。
8、水剂:喷雾使用方法:①应对着面部画圈喷雾;②配合膏、霜、乳剂等使用;③使用后不要让其自然干燥,半分钟左右用纸巾擦掉多余的水。
9、保湿霜:先分别将其点在额、两颊、鼻背和下颌,后用手均匀涂开。也可先放在手心,双手对着按压均匀后,再涂抹到面部。边涂抹边按摩。
10、全身:毛巾搽干水分后立即搽保湿产品;先抹在手心,再由肢端向近心端涂抹,边涂抹边按摩;手指尖、脚跟要厚涂。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文章实用性不强,想要我推荐品牌或产品。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皮肤状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也可能你觉得记不住产品成分,到了店里也不会买。推荐可以先到网店对成分,觉得可以就买来试试。但是如果试着可以就不要换了,防止原料堆积。想换的话最好隔几天不用。
再说一件事,就是这个排版。作者明明对的齐齐的,奈何是在手机上打的,到了电脑上,╮(╯╰)╭惨不忍睹,只能大家多多包涵了。
希望对您有用。如果有问题,可以问我(⊙o⊙)哦。我会努力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