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6期“你好,2025”专题活动。】
“如果人生百年,过了五十岁这条中线,往前看,你要盯着死亡去安排所有的事,为退世做着准备。日本有个词叫做‘终活’,就是进入五十岁之后,就要考虑离去的事情。六十岁前后,应该把所有的银行账号归结为一个账号;过了六十五岁,就要把所有你以前爱好的,现在玩不动的工具打包收拾;七十岁,就要搬到闹市区的公寓去住;七十五岁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所有个人物品收拾得可以用一个手提包就可以带走;八十岁的时候就更要收拾好,想办法不给帮你办后事的人麻烦。”这是罗胖说的。看似悲观,实则是大实活。没有谁能长生不老,看淡生死,才能活得更加从容。大有向死而生的意味。正如罗胖所言,悲观是一种想法,乐观是一种行动。不要想太多,行动会带来让你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乍一看,罗胖的这个说法可真够标新立异的。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对老人的鞭策大都是活到老,学到老。只要还没有倒下,希望就在前方。鼓励老有所为,老当益壮,老骥伏枥,老牛吃嫩草……哦,这个形容词好象不对,但大概意思细细思量各位看官自然明白,在此不用另做解释。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还没到年纪罢了。
如今不知不觉也过了人生的中线,按照罗胖的说法,也是该做减法的时候了。前半生为衣食住行而奋斗,现在这些对于过了五十岁的人来说,已经是所求不多。衣不在鲜亮,能保暖足矣;一日三餐食不在精,能填饱肚子足矣。住不在宽敞堂皇,能遮风避雨足矣;行不在远,稳健足矣。现在最在意的应该是家人的和睦,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富足。
罗胖说,进入了五十、六十岁,就该把所有的银行账号规整规整。想想好象真是那么回事。
在以前,为了方便一些业务,办了很多的银行卡。除了所有的国有银行,不是国有银行的私人银行,外国银行,也都办有好几张。不管里面有没有钱,卡兜里总是被塞得满满的。等要用钱的时候,又要从各个卡里东拼西凑,才能凑足所需要的钱。或者要还房贷车贷信贷时,要从这个卡倒到另一个卡。
而且老公的卡也归我管。人家可以一卡上交,甩手当掌柜,我却要为记住每张卡的网银和电话银行密码而焦头烂额。什么登录密码,查询密码,支付密码……码码相联,环环相扣。
为了抑制网络上不法分子的黑客行为,这些密码还要经常更换,要不然后果自负,银行可概不负责。像我这鱼一般的记忆,每次都要专门用一本笔记记住各个账号的各种密码,以备不时之需。每次一打开这本册子,仔细查证,小心输入,唯恐眼一花,手一抖,输入密码错误。重输密码事小,银行卡被锁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些事要是留给后人办,到时还得拿着各种证件,证明本人是本人,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地跑到银行柜台去解锁密码。那种七零狗碎,更难以想像了。所以现在趁着年纪还不算太老,身体还行,还不至于患上老年痴呆症,把银行账号缩减为一个账户,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当然罗胖的意思应该不止这些,至少不像我们这等只有一日三餐饱腹的资金,仅是为了避免麻烦而去做银行卡的规整这么简单。像他那样的成功人士,银行卡里应该躺着成千上万乃至过多少个亿的身家。这笔资产如何规整好传给子孙后代,如何规避啥啥啥的风险。再高尚一些,还要想着如何捐献才能给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这都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扯远了,我毕竟不是成功人士,只是一个在家为一日三餐苦恼的家庭主妇罢了。但无论如何,从2025年开始,我也准备做减法,就从砍掉过多的银行账户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