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应志刚
窗外小雨,易惹相思。
静坐书斋半日,忽然生发再去耦园访古的心境。
从平江路出发,穿过仓巷,就是小新桥巷,这是一条水陆平行的巷子,南面傍河,岸上杨柳依依,民居粉墙黛瓦筑水而居。
耦园便隐在其中。
短短墙垣曲曲篱
蜗居小隐北山陲
入门绿雾迷三径
绕屋红泉汇一池
竹影暗摇疑凤舞
波纹圆动觉鱼嬉
笑他广夏千间想
谁及壶中日月迟
严永华的这首诗,道尽了她与沈秉成共同生活了8年的耦园之美。
耦园原名涉园,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咸丰年间毁于兵燹。
同治年间,浙江湖州人,官至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的沈秉成,在中年遭遇丧妻失子之痛后,与他仰慕已久的浙江才女严永华结为伉俪。
1874年,沈秉成购得涉园废地,2年后改建成如今的耦园,自此夫妇两人在此琴瑟相和。
走在花影轻摇的耦园之内,处处能够感受到沈秉成与严永华的旷古爱情。
刻在东院门楣上的“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是严永华的诗句,“耦”通“偶”,“城”通“成”之意,“佳偶天成”,足见女主人对这一段姻缘寄予的美好期盼。
每到耦园,无不令我浮想起这般画面:
月华如水,边上夫君的诵读声已经停顿了一刻,女主人轻提罗衫,走进吾爱厅内,纤纤素手落于琴弦之上,“名花如好友,皓月是前身”,琴声欢悦,情难禁,不羡天上宫阙,只愿长相依,在人间……
听琴轩里的沈秉成听着琴声,默然出神,禁不住一阵恍惚。半生坎坷,有此佳人相伴,夫复何求?
窗外光华四泻。几片白云丝絮般轻掠,一时遮蔽了明月,月影五彩斑斓,清风徐来,云破月出,琴声戛然而止……
沈秉成心内兀自一惊,醒过神来,挪步至佳人身旁,轻解下斗篷披于爱妻身上。
相拥在望月亭内,天地静默无声,池中明月华光烁烁,现世安好。不经意,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惊了一对痴情的人儿,月影开始摇晃……
人世间最好的爱情莫过如此。
琴瑟相和的缠绵爱情,一再表现在严永华的诗句里。
鹊噪晴枝傍绮栊
东风吹放小桃红
暂开帘押迎归燕
偶擘云笺寄远鸿
春事今朝花影里
诗魂昨夜雨声中
寻芳双蝶过墙去
绣陌新添绿几丛
一个春日,沈秉成赴约去杭州会友,独留严永华在耦园。夜阑人静,佳人独坐听橹楼上,听窗外的船桨声由远而近,一艘艘接着而来,又接着远去,盼也盼不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只停泊靠岸,兀自惆怅,那个人儿此刻是否正陶醉在西湖的柔波里,他可曾有过一丝的想念?
有这般美眷佳偶,无怪乎已是知天命的沈秉成,难掩心头的愉悦,赋诗道,“何当偕隐凉山麓,握月担风好耦耕。”
“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沉浸在温柔乡里的沈秉成,1885年终于因诏书累下,无奈再度复出,离开了这座精心构筑的爱巢,赴京任职。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1891年,沈秉成赴应天署两江总督任,“拜命之日,严夫人卒”。小沈秉成15岁的严永华,病逝于安徽巡抚任所。
光绪21年,沈秉成再次回到阔别多年的耦园,“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物是人非,画阁魂消,紫薇花残。
当年七月,沈秉成郁郁而终,与夫人合葬于杭州市南山。
我没有勇气去想像沈秉成失去严永华,以及他独自回到耦园时,是怎般凄凉的眼神与心境。
只是此刻,这雨,这耦园的雨,让我陷入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