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印象
从怡保开车一个半钟,跨过雄伟壮丽的马六甲槟威大桥,便来到了闻名已久的槟城------一个以槟榔得名的海边城市。
进入市区,沿途绿树成荫,笔直的椰子树下是一片片青草地,街边的房子红黄相间,市中心大多是两三层高的小楼,而空旷的远方也有不少已经建成和待建的高楼大厦,看得出槟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夕阳西下,飞鸟成群结队归巢,扑棱棱的留下剪影,槟城收起了一天的喧嚣,慢慢趋于宁静。偶尔有几处球场,孩子们在欢快地踢着足球,都是在露天的街边,追逐和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延长着白天的劲头。初到槟城,我如同好奇的孩子不停的打量着她,想尽快融入到她的怀抱。
这次来是拜访几位当地的音疗师朋友,由SW音疗马来西亚总会长傅总夫妇接待。傅总约莫五十出头,敦厚朴实,说话慢条斯理,显出东南亚华人特有的传统底蕴。当天晚上约了槟城的音疗师们吃饭,在一个游泳工会旁的客家餐厅。槟城游泳工会挂满了选手们获得的各类奖杯,泳池的条件很一般,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选手。泳道边便是露天的老客家餐厅了,几张圆桌依次排开。第一次品尝客家菜,只依稀记得都是些家常菜,其中印象颇深的有两样:酿豆腐和红烧肉。酿豆腐滑嫩可口,入口即化,客家酿豆腐传说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红烧肉则是略略偏咸,很有咬劲,据说选用猪最“精华”的八个部位的肉做成,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其他的记不太清了,似乎当地的豆芽菜比中国大陆的要粗短不少,用来炒河粉味道带有一丝甘甜,清新脆爽。席间音疗师们问了很多专业的问题,刨根究底一丝不苟,不作精心准备还真会被问倒。
槟城的华人几乎占到一半,自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有来自潮汕等地的客家人移居此处,凭籍着华人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很快就在当地开枝散叶、生根立足。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华文,繁简体皆有,如同置身于中国的城市。早上我们来到一处露天排挡,场面可谓蔚为壮观。在几幢高楼围成的空地上,密密麻麻排满了圆桌和矮凳,数百号人稀里哗啦地用着早餐,有高声聊天的、也有埋头苦吃的,地面上一片狼藉。小二不停穿梭其中,收拾残羹传送点餐,忙的不亦乐乎。我们点了几份芽菜河粉,伴着糖滋红茶,入乡随俗,吃的津津有味。
槟城的乔治市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濒临马六甲海峡,我们来到了一处唤作“姓周桥”的海边渔村。中午在一个湘菜馆用餐,老板因为娶了马来西亚妻子从中国湖南长沙移民而来,店里挂满了湖南的旅游宣传画,看得出是“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顾名思义,“姓周桥”是由姓周的人组成的村子了,当年侨民们从中国内地辗转来到异国他乡,生活殊为不易,唯有抱团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于是在这片土地上便自发形成了很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当年陆地上没有地方落脚,村民们只得在海上搭建起简易的吊脚棚,一直延续到今天。村子里洋溢着浓浓的道家文化,有较大的老君堂,供奉着太上老君神像,家家户户都会供奉小的老君像,保佑着渔民们的安全。穿过三面拱门的牌坊,是不足五米长的一座小桥,这便是著名的“姓周桥”。过了桥,左右两边是几十户人家的吊脚房,房屋简洁单一,都是古木结构的矮房,看上去狭窄逼仄,路是由一块块条形木板铺就而成的,缝隙下便是海水,顾自汪汪的晃荡。每家每户都出售当地的小物件,有槟榔、椰子树木做的手工;有海大的青瓷碗盏,许是船家出海饮食无度才要多备些饭菜罢;有各种各样的摆挂件、钥匙扣、梳子等日常用品;有椰汁、冰糖葫芦、龙须糖等,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当地的榴莲雪糕,带一点臭,吃着却香,入口即化,回味甘长。
村庄的两旁挂满了红灯笼,不待春节元宵平素即是喜气洋洋。我们也受到了感染,气氛活跃了起来,虽然和槟城的音乐治疗师们见面不久,却彼此开始了热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来到村头的甲板上,好一派蔚蓝的大海啊,尽收眼底:这海水清澈的像蓝宝石,映衬着天上的白云,如一幅写意画,又如柔波荡漾的绸缎,想拥她入怀,却又那般的浩阔,只得张开臂膀任思绪飞扬。海中央驶过万吨油轮,有几层楼那么高,似海上的宫殿。对面的高楼大厦,淡然若现,高耸入云,又有几分不真实,更似海市蜃楼一般。空气里挟着微风,皮肤酥麻麻的,没有咸味,有一点甜,身体也轻盈了起来,有大声喊叫的冲动。怎可辜负如此良辰美景,我们或作飞鸟状,或作鱼跃状,或作千手观音状,摄下了张张珍贵的留影。
傅会长强烈推荐三样地方特色小吃:叻沙、炒粿条、娘惹菜。早上来到一处叫“PASAR”的贸易市场,路不宽,前方是绵延的群峰,阳光依然明媚,路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各式小商品和餐饮,最奇特的是有些店家居然还在销售印有民国时期美女头像的日化用品,让人恍如隔世。寻着一处路边摊点,叫了叻沙,这是当地的特色小点,将鱼皮磨成粉,细如沙砾,撒上洋葱、蒜瓣、辣末,便可以大块朵颐。我吃了一口,却有一股腥味直冲鼻头和眼睛,差点流出眼泪,看来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勉强食毕,我们又驱车去音疗坊不远处的一家排挡吃“炒粿条”。其实就是细河粉里加上鸡蛋和豆芽,令我印象颇深的却是厨师和他的奶奶。厨师年纪不大却长的老成,以至于我们刚开始都将他认作是老奶奶的儿子,问了才知是祖孙俩。这家店是老奶奶传下来的,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据说老人家是全槟城炒粿条最地道的了,看着她饱经风霜的容颜,油然而生敬意。孙子掌勺,移动餐车上架着一面大锅,烧的是柴火,浇上油,放上粉条,打碎鸡蛋,撒入豆芽,一切是那么纯熟,不到三分钟一锅“炒粿条”就新鲜出炉。另外惊诧的不是他的厨艺,而是他翻勺的手背:常年的劳作和热油让那只手严重变形,隆起的骨突像个小山包,上面有无数个斑点,可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功能。我不禁又是感慨,对这盘“炒粿条”又敬畏了几分。至于娘惹菜,就不再赘述,大家尽可以问度娘去,只普及一点:娘惹是华人和马来人通婚后的后代的称呼,而娘惹菜也融合了潮汕客家美食和马来当地菜的特色风格。
第三日清晨,槟城当地的音乐治疗师、首任会长赖女士毛遂自荐带我们去著名的榴莲山。来到马来西亚,不吃榴莲就相当于没有到此一游。赖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槟城人,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如数家珍。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山,沿途的风景绝佳:一路上都是高大挺拔的椰树、郁郁葱葱的榴莲树(英文名“durian")和红毛丹、坚波利、豆荚树等东南亚特有的水果树木,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阳光掠过树梢像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仿佛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各种飞鸟在林间跳跃,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是好客的童子;远处视线所及是无边的大海,像是山脚下的明珠,一艘艘帆船如明眸善睐的姑娘头上的发髻,那些岛屿是姑娘挺拔的乳房,陶醉了一方天地。赖女士一路上让我们辨识各种果树,讲述她小时候爬山的经历,让我们迅速融入了这片大山。说到椰树和榴莲树的区别,不在外观,而在于灵性:椰子成熟后时常会掉下来砸到人,可榴莲树却有着独一无二的灵性,当人经过榴莲树下的时候,榴莲从来不会掉下砸伤人,只有人不在时它才会悄悄回到大地的怀抱。而万一榴莲树砸到人后,它一定会愧疚而死!我惊讶于她的灵异,天地万物皆为一体,我想榴莲树一定是天上的仙子幻化,她的温柔、隐忍、善解人意是其他树木无可比拟的。
榴莲山顶如同人间的伊甸园:漫山遍野的果树,蓝天也触手可及,云朵维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匆匆的赶着脚步;脚下的海更大了,她哺育着槟城人,从姑娘长成了母亲。我们像贪婪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太多的果树,叫的出叫不出的,清香扑鼻,空气像是被美丽的姑娘洗涤过一般,沁人心脾,宛如人间仙境,我们也当了回“谪仙人”。山顶有一座庄园叫“宝盛山庄”,便是个吃榴莲的所在。刚企及庄园,便看到一张巨大的网绳,请教了赖女士才知那是怕榴莲掉落地面后损坏,才用网兜住它保护。宝盛山庄内有七八张桌子,地方不大却享有盛名,庄主正接受电视台的采访,而庄园内的电视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着庄主以前的采访视频。庄主约莫五十出头,身材壮实,平头老头衫,及其朴素无华,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可一旦讲起榴莲就像是开闸的龙头滔滔不绝,喜悦爱好之情溢于言表。早已迫不及待,叫上三种最好的当季榴莲:坤宝、红虾、青皮。庄主儿子破开皮,如同鹅卵石般的榴莲破壳而出,它是那么鲜艳、那么柔腻、那么坦荡。只吃一口,那味道便直钻心底,滑滑甜甜的,刚开始的酸臭转为清香甘甜,须要闭上眼睛,长吸口气,慢慢的再慢慢的搅动舌头,由舌尖到舌根,再送入咽喉,停留个数秒咽下,那不是吃榴莲,更像是和叫榴莲的仙女在亲吻,彼此交流着气息,她带来了天地之间的灵气、精华、曼妙。剥开第一层,壳的下层还有榴莲肉,此时又像是和你捉迷藏的邻家女孩,调皮又纯情,不假思索,只一口就下去,魂魄已经飘飘然欲醉欲仙了。吃榴莲好比是谈恋爱,有人会一见钟情,也有人会始觉厌恶,嫌弃其味,继而却渐入佳境越来越喜欢,最终为伊消得人憔悴,“榴莲”忘返茶饭不思。至于三种榴莲的区别,我们因为也是初尝个中滋味无以言表,也可度娘去。略略记得红虾个头稍小,坤宝肉厚饱满,青皮苦中带甘,只有用灵魂去感知的时候才会得其精髓。吃罢榴莲正准备扔掉外壳的时候,庄主突然疾步走来制止,原来用榴莲壳盛水可以补充元气、如饮甘泉。不来宝山,估计这些小绝招也无从知晓了。
行程匆匆,归期已近。最后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一处叫“Balik pulau"的地方,在星级宾馆的海滩边草地上,我们恣意撒欢,让心情彻底放松。打起赤脚,在沙滩上漫步片刻,回到草地上的茅棚下小憩。一排排笔直挺拔的椰树,乌鹊绕林高飞低旋,微风徐来波澜不惊。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恩。什么也不想,只听风、闻香,听鸟语,偶然间微微半睁开眼,海面上的游艇正在乘风破浪,人们发出欢呼和惊叫,声音或远或近,和海浪的拍打交相呼应。远端的小岛默默的看着这一切,似乎已经见怪不怪,早已宠辱不惊、淡如清风明月。阳光、沙滩、海浪、椰树、草地、游子,槟城的山山水水,可否代我捎去问候,报与故人知?
最后一天的下午,槟城的音乐治疗师们组织了脚踏车郊游。在田野里放飞心情,一起唱歌一起跳操,无人机在盘旋,稻花香见证彼此的友情。踩着飞轮,徜徉在茂密的丛林,曲径通幽,河边的两栖鱼为我们加油,老牛伸长了脖子长鸣,“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好一派田园风光。音乐治疗师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我,今天的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在时光之巅,翻开那些金色的记忆,多想回到童年,回到那些故事里去。”
这次的槟城之旅在工作之余体验了她的风貌一角,虽然时光短暂,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画:那山、那水、那树、那人,那是流动的风景线!几百年前的亲人来到这方土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槟城也列为世界第八大宜居城市,今天的我们相会,再续前缘,今天的离别只为明日的重逢,暂别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