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玩微信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是对对讲机似的聊天不感兴趣,最开始很火的米聊甚至都没安装过。
记得微信当时是通过摇一摇这个功能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并且一举甩开了米聊,当时还特别不理解,微信有啥特别的,跟qq有啥区别,也就是qq众多模仿产品中的普通一员,起到人有我有的作用罢了。此时我还是资深的微博控。后来微信又推出了朋友圈,慢慢的发现微博上关注的一些产品经理对朋友圈好评如潮,各种软文,此时我同样认为朋友圈没什么特点,不就是分享照片,好友评论,这些不是qq空间的基本功能吗。
接着网上出现各种膜拜微信的文章,甚至说没有微信,腾讯很可能会被革命,同时开始出现膜拜张小龙的一些文章,低调、神秘,大神级的产品经理,感觉微信的各种细节设计都极具内涵和想法。此时微信用户数和活跃度也激速上升,这时我才觉得微信还真的火了,赶紧装了一个,朋友圈从来不用,摇一摇、漂流瓶玩了几次也觉得没意思,偶尔很刻意的用语聊和老婆聊聊天,对微信的火爆程度和关注程度仍然感到不理解。
直到微信推出公众平台,有了自媒体的概念,这个时候我才慢慢觉的它有点意思了,特别是一些自媒体发布一些文章和个人的感悟、观点特别接地气,很适合我的口味,而这些文章是在微博和其他资讯网站上很少看到,所以我关注了大量经典的自媒体账号,每天乐此不疲的阅读他们的文章,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微信的重度用户了,同时对其他功能的使用频率也慢慢增加,聊天的首选不是qq,不是短信,朋友圈里的人越来越多,动态越来越多,身边有些好友不玩微博了,改在微信的发布信息。
这个时候我逐渐意识到,微信真的可能成为一个颠覆性的产品,至少会颠覆不争气的新浪微博,因为它成功的将自己由一个IM工具打造成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有无限想象的生态平台,企业服务、游戏、电商、支付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培育和生长。这也导致现在很多媒体撰稿人、行业专家都在YY微信可以做这个、那个....对微信每一次版本更新进行猜想和建议,有一种众人皆是产品经理的感觉。
还好张小龙确实是大神,在如此众星捧月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每一步迈的都很扎实,稳定中不失适当的惊喜,对这个生态平台的控制力度也是毫不手软,并没有让它放纵的野蛮生长。
所以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一个产品的成功,确实很有戏剧性。
同时感叹一下,不知道是微信成就了张小龙,还是张小龙成就了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