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我重入职场。2015,我从“产后抑郁”转向“职场焦虑”。
当从奶娃、尿不湿、辅食、早教课的隔绝生活中剥离出来时,
我挺了挺新手妈妈稍显佝偻的腰背,深深的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然后踟蹰不前.......
因为我面前的职场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想我需要做点什么。
当时还不太明白,海峰老师总结的那句先做自己的贵人--遇到贵人--成为别人的贵人。
但是我先开始了行动,
尝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尝试去认识新的朋友、新的圈子,尝试读各种各样的书,尝试给自己合适的定位。
然而,我还是焦虑。焦虑太多选择的时候无从选择,焦虑思考了太多的问题依旧答案无解。
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我的C型特质应该也比较高,做人做事我总想先理清背后的逻辑关系,前因后果,
想不明白,所以我依旧继续焦虑.......
可是今天,我想用自我觉醒来做我的标题。
有时候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像是紧紧缠绕的毛线团,偶尔扯住了一端,只需轻轻一拉,一切便又迎刃而解了
这个“偶尔"就是我与DISC的遇见,准确的是说是与DISC社群的遇见。
“以社群陪伴的方式,用输出倒逼投入“,这是一个赋能的群体,每个人都有梦想,打破C型人深思熟虑举步不前的最好办法,或许就是“先占坑,后焦虑“,用输出倒逼投入,DISC社群就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多方位大咖的能量链接,优秀的人都这么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偷懒。你或许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但是现在就开始起步,成功就是把无数或大或小的长期价值,累积而成的结果。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远。
海峰老师说不要分享你的感受,而是分享你的改变。我想我的改变就是心底好像透过来一道光,照亮了我心底的困惑和无所适从。职场和生活中我们的人际敏感度,也可以作为处理不同问题的风向标。我们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遇到的是不同类型的人,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角度和风格来付出,我以为我付出的是满腔热血,可是并没有给我带来理想中的效果。DISC是一种认识人的行为风格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完成“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升级。DISC从来都是强调,每个人都有四种类型,只是表现程度的百分比不同。在繁杂的人性行为中抽丝剥茧找到她所最在意的点,作为你的行动杠杆的支点,做到有的放矢,又怎会不百发百中呢。在职场和生活中,做一个处理问题的专家,用人际敏感度感知和行动,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利他思维“ 曾经我也曾深深的担忧我的高S特质,默默承受,不善拒绝,不懂把握时机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我心中可能这种S型特质被定义成“不能成大事的人”。海峰老师让我明白了,行为风格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任何一种风格只要有一种用得好,都可以成功。充分发挥S型特质的温暖有爱的特质,成为身边人的支持者和小确幸。懂你比爱你更有力量。给的人比拿的人更有力量。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充分利用“利他思维”,做一个支持者又何尝不是一个成功者呢。
还有很多没有写完的感悟,因为每一个金句,每一个行动,背后都有值得深思的认知和方法论,还等待在实际的工作中慢慢琢磨和品位。犹如一杯美酒,浅酌细饮,值得回味。
结语:人际敏感力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打破习惯,突破舒适圈,在不同的情境中有目的训练某种能力,有意识的去使用合适的风格。圈子和人际敏感度决定你影响力的上限。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越来越优秀,与大咖建立链接,成就更好的自己,期待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