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李健上《我是歌手》的时候唱过《异乡人》这首歌,旋律不是自己偏爱的类型,可是意外的,被歌词吸引。
“ 近在眼前的繁华,多少人着迷。当你走进才发现,远过故乡的距离。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故乡却已成他乡。”
初高中时,印象中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惠东坪山和香港,那时候在想,这两个地方,真远啊,远到晕车的我,需要捏着鼻子坐车一个多小时。
那时候的出行,数量少,而且每一次都是一种煎熬。
可是又会很矛盾的憧憬,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到更远的地方,看一看外面的那个大千世界。
想着以后,应该会有这么一点钱,坐火车或者飞机。绿皮火车应该是“轰隆轰隆”,很有八十年代的感觉吧?
飞机也应该是电视里演的那样,看上去就很高级的沙发椅,底下铺着地毯,座位之间有着一张床的距离,有茶几也会有电视机,旁边偶尔会有空姐出现,询问你需要什么帮助。
后来上大学,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好像象征着开启了一个“旅途交通模式”按钮。
有这么一些原因,奔波在一些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珠海…还有了机会,第一次搭乘飞机,跑到泰国去自由行。
那时才知道,原来飞机经济舱的位置那么的小;原来旁边没有空姐,有的是各色、各种人坐飞机时的百种状态;原来起飞和降落都那么刺激;原来当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远时,“俯瞰大地”是这样一种感觉;原来一个城市的白天热闹繁华和夜晚的车水马龙都可以这么美;原来离蓝天白云那么近,心情会那么好。
现在也才恍然,原来有一天,乘车四五个小时往返于家和学校,也会变成一种习惯。
长途的车程在睡不着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难得独处空间,耳朵里塞着各种随机播放或单曲循环的音乐,开始了一个人内心活动的思考和狂欢。
这时候的出行,数量渐多而目的地不一,而每一次的内心活动,都跟随着耳机变换多彩。出行,成为了常态。
偶尔,会在塞车塞到看不到尽头的路上,看着每一辆车红的、白的车尾灯,想着车里的每一个人此刻的神态和心情;
偶尔,会在车水马龙之中看着旁边的老房子,旧旧的,就莫名很有回忆和感伤,想起小时候自家的小房子楼下和大街小巷的各色烟火气息。
也想着这座城市里的人此刻会不会因为什么事情在焦头烂额或是热闹狂欢。
偶尔会在夜晚的道路上望着窗外,心生感慨的望着各色霓虹灯,去渲染一个城市的繁华热闹,我看到了这份繁华热闹,可是自己,不属于这里。
更多的时候,会戏很多,跟着耳机里的曲目变化,去异想天开很多事情。
想着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不是手持酒盏,游刃有余的穿梭在觥筹交错、刀光剑影的酒会?还是风轻云淡在乡村小屋过着优哉游哉、羡煞旁人的生活。
嗯,也许还会像小说写的那样,经历一下华尔街惊心动魄的商业豪赌,然后再遇上一个精英先生或者霸道总裁,来一场浪漫邂逅?
到时候我是要特别矫情,还是直爽豪迈、说爱就爱呢?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呢嘻嘻
想着如果每个人一开始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会是怎样的成长。这个轨迹,究竟是先天的命数,还是后天的人为突破?
想着自己的外语超厉害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一开口就是流畅又好听的英语,韩语日语也没有问题,再接触一下严谨的德语和浪漫的法语,然后成为一个自由背包客。
光是靠自己也能自在旅行,在路上摄影撰稿投稿,去完成边输入边输出的经历,跟更多的人聊天,听他们的故事,接触更多的价值观;也可能成为同传或者翻译,过着自我激励的生活,精致又美丽。
想着过往的经历,跟别人接触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能不能扩展延伸一下,能不能为以后的发展去调整目标和梦想。
有一段时间在车上,想到的都是自己特别急躁和迷茫的时期,在一次机会中,去请教高爷爷时,他说的那段话:
写文章是一个慢功夫,慢慢来,不着急,前提是相信自己。不要总是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想一想,你现在写的和以前写的,比较一下是不是有进步了,然后慢慢来。
你说得对,多看点书,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这是借鉴。
然后得勤于练笔。你总看别人的,不去练习,也很难提高。
不要着急,慢慢来。
至今时常想起,都会有一种静下来的力量。并且在这些话里,在琢磨这些话的路上,你会自我深入思考和剖析,会提炼总结和升华:人生不要着急,慢慢来。
在输出和输入的交替中,学会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切都不要太着急。
有时也会在车上想着,要不要学一些技能,比如小性感power强烈的舞蹈;比如浪漫小资有情调的吉他;还有记录每一刻生活百态的摄影…
会思考以后要不要考研,自己想从事的、喜欢的职业究竟是什么?而支撑自己的底气和才气足不足够、强不强硬?
也会遗憾想着哪几场的辩论其实可以怎样结辩去做得更好,哪一篇文章其实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内容,哪一些丢脸尴尬的瞬间可以怎样化解,哪一些比赛表现可以改进或是惊艳全场。
现在,会在手机里下载一些奇葩说,不看,只是听,听着不一样的人说着一些可能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观点和感悟。
尤其爱听着高晓松、蔡康永和马东下场子发声,不会太尖锐和莽撞,有一种时间沉淀之后的感慨,让人怦然心动。
也会不由自主把震撼到的发声再听几遍,那天第二季奇葩大会刘可乐的故事分享,是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经历。
在一个小时里,我听了三四遍。没有了画面和特效,你会更专注于她在讲什么,从而感同身受,或者心生感触。
那天听到蔡康永说,假设一个人能活到八十岁,那其实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大概也就只有三万天左右的时间。
当时正咋车上塞着耳机发呆,听到这句话,下意识抬头看着车前方的时间显示器,时间的跳动从来没有为谁停下——除非显示时间的机器没电了,或者,人“没电”了——于人而言,时间停下了。
耳机里的节目还在继续,旅途还在继续,时间还在继续,城市的变化和日复一日还在继续,每一个人的生活也还在继续。
很多人在故乡他乡之间的奔波还在继续,我在路上的自我矛盾和化解、自得其乐的异想天开,也从未停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