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身体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大抵是想说明一个人若需要获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以自书中摄取经验,取长补短,于路上得到经历,开阔眼界,然后让时间把自己塑造,从而成为一个区别于他人,专属于自我的人。而在现实中,读书无疑更容易唾手可得,只需闲暇与宁静,一盏温茶,一缕清风,便可与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去碰撞去共鸣,让那些文化沉淀为更加完善的人格。
与之相对的行万里路,更多的是在时间里漫步,在经验里徘徊,于不同的人或许亦有不同的理解,它是岁月予人生的经历,也是足下踏过的大好河山,它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幻想,也是许多人梦中的神圣殿堂。或许是这个世界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除了透支睡眠时间去寻找精神上的自由,许多人会在心里垒起一座灯塔,灯光照向了飘渺的远方,于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便成为了许多人洒脱与独树一帜的符号。
回想起来,我大约是在两年前第一次踏上旅途的,这里强调“旅途”而非旅行,是因为目的大多是工作而非的休闲的缘故。像大冰说的既可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时候工作也只能是工作,旅途中的风景也不够惊鸿一瞥罢了。那时的我对于旅途中的风景与体验还是感到新奇的,毕竟对于一个在三线小城市呆了二十多年的人而言,外面世界都是焕然一新的,得不到的永远都在骚动。
三月伊始,我从工作了数年的城市“中山”开启了旅途的第一站 —— 广西柳州,除了新鲜感外便是途中的劳累与困乏袭来,紧接而至的是工作里对于新环境的快速适应,开到凌晨的会议,走在城市路上匆忙的脚步声。除了吃不完的老友粉和螺蛳粉,除了酒杯里的漓泉,除了比广东便宜两元钱的双喜,其他的似乎并没有区别,要说有,大抵是广西的人比起善于伪装的广东人更真实,更纯朴些。
自柳州开始,接下来的我们走过了贺州、梧州、桂林、钦州,前行的脚步,大到市区,小到乡镇,都留下了印记,唯一遗憾的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因为旅途的匆忙错过了。而所谓的行万里路,似乎就是从这一次匆忙的旅途开始,便再也停不下来了,如果要用一个词去描述接下来的旅程,那或许便是“漂泊”了。
五月,我们去到了湖南郴州,那里的人生活悠闲,怡然自得,每当到下午时分,街道上的门店商铺几乎看不到人,走近去看,人们集合在一处,男女老少皆有,三三两两,打牌聊天,谈笑风生。后来朋友问我在郴州怎么样?我说爬高椅岭很累,没有网络上视频拍的那样险峻,还有就是,这里的小镇很适合好好生活。
八月,经过九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福建,从龙岩开始,穿越泉州、漳州、福州、再到厦门,不断辗转,不断流浪,许多时候,忙碌到晚上十点才终于拿下客户,然后坐在公园里的石凳上望着天空发呆,在难得的周末时并不会想在不远处就是厦门的鼓浪屿,或许它与珠海的飞沙滩和阳江的海陵岛不一样,但此时此刻我只想睡上一整天。
福建人对于茶的执着大抵与广东潮汕人是一样的,走在街道上,几乎每一家店都会有一张茶桌,上摆有茶具,不管上门来的是客户是朋友还是推广的业务员,不用说话,他们都会热情的先给你倒上一杯热茶。在返程时,我们来到福建与广东交界的梅州吃了一碗正宗的梅州腌面,在后来回到广东后也吃过几次,但再也找不到那个味道了。
时间还在延续着,旅途就像陀螺,仿佛永远停不下来,当一件事情反复循环,厌倦感便会扑面而来,即使你已经习惯了。地图上蓝色的光点密密麻麻,我在这两年里停留驻足过的城市已然超过了三十个,走过了每一个风到过的角落,似乎,我已然与只有书中才会出现的“四海为家”一词越来越靠近了。而未来,依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陌生的城市等待着被点亮。
突然就想起了赵雷在《阿刁》里写的那段歌词:“挥别了青春, 数不尽的车站,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腐烂,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鸟。”或许在许多时候,自由也只是一种执念,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往往越想要打破反而会被勒的越紧,不管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不管是想要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自由,如果走不出去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只能是枷锁。
后来我经常回想,这几年的时间,走过的路,遇到的人,或许比过去二十年遇到的人都要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性格与故事,或热情或沉默,或谦虚或傲气,或精明或虚伪,不一而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这是我在这漫长而不停歇的途中深刻认识到的道理了。而在未来,陀螺依旧会顺着时间的方向转动,或艰险崎岖,或平顺坦途,但若能平心静气,与人为善,取长补短,去磨砺,去修炼,去突破,或许便是这行万里路的意义了。
文 | 书海
—2023.4.14.下午
2023.6.4凌晨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