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鸡汤,大概是“看了等于没看,还是没改变啊”的感觉吧~所以知乎上很多人排斥鸡汤文。
如果将文章类型简单分成“励志”(鸡汤)和“方案”(干货),我想说,喝鸡汤,是可以不用勺子的。。。捧起来喝呗;吃主食(干货),才必须勺子或筷子,讲究姿势。
首先得承认,当需要被激励或共鸣的人喝到鸡汤,那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一起改变世界?”然后,才谈以下三种“不匹配”的场景:
1、作者A意图是“励志”,用户a的需求是“方案”——a吐槽A是鸡汤作者,只是在发泄情绪,或显示智商;
2、作者B意图是“方案”,用户b需求是“励志”——b会觉得“没意思”、“太长(干)了”、“看不下去”
3、作者C意图是“方案”,用户c的需求也是“方案”——但c觉得C的方案不够具体,没有实操性。其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3种“天然”或“恶意”无实操性的情况
1)用结果去反推过程,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2)把技术性问题简化成努力性问题
3)各种错乱信息,污染智商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a、b、c三种场景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
对于伸手党来说,别人再认真、细致的方案,他都会觉得“不够”。除非别人牵着他的手去达到目标,如果直接把胜利果实送到他手里就更好了——他想要的,是不劳而获;这种人,吸收力是比较低的。
对于有心人来说,他遇到上述三类场景,反应大概会是
1、留意能引发自己灵感的点或信息,1篇文章,有1个收获点就很欢喜了。
2、进而,自己会去思考、整理适合自己的体系或方法。需要时,自己会去dig作者(或其他合适的人)来请教。
3、不会浪费时间在吐槽上。
好了,下面到重点了:如何是有真正的实操性呢?
大道至简。
举个例子,大学时,遇到过一位真正的内家拳师父(无法用文字的方式来证明或证伪),他当时教弟子,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只练习“云手”或者五大单招(但需要大家去悟拳经)。他更早时期的弟子(前期会练很多的套路),知道后的反应是2个字——“恐怖”。因为一个云手里面蕴含了所有,这么打基础的话,会很快超过前期弟子。
另外,还举个我自己总结出的“实操性方案”的例子,见链接:稻盛和夫的这些话,是鸡汤还是干货?
很多时候,别人指点你的方法,确实蕴含了一些精妙之处(比如,文末附图“怎样画马”流程中的第四步到第五步的中间过程,不是别人不想表达,而是因为“一维”的文字,无法表达“高维”的内涵。。),但是,一开始告诉大家,基本上也都听不懂,反而有“我已经懂了”的认知心态风险。所以,直接去做,反而是最高效的姿势。
但是,很多人即使知道了方法,也不会去做(试)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什么情况下,听到方法的人会去做呢?对提供方法的人非常信任、服气、有缘,就会去做了。
最后,很不幸的说,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做了,是不是一定会有改变呢?
很不一定。特别是一些深层次(high level)的问题。
1、有的人,在某些方面缘分不够,再怎么努力,今生都无法大成。关键在于,几乎没有人,能很好的“观”缘分(缘起),无法了知自己到底缘分够不够。
2、有的时候,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能“立即”改变。很多人缺乏定力,半途而废。
3、还有的时候,确实有“20%精力产出80%效果”的捷径。可惜大多数人不够纯善、用心、有悟性。
附:怎样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