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开卷读书,就是打开世界之窗。亲近书本,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汲取知识的灵气;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通过一年多的阅读,自己收获了2个方面,一是读书之乐,二是读书之道。
先说说读书之乐。我是一个读书很慢的人,如蜗牛一般。一本书,可以很长时间陪伴在我的枕头旁边,却一动不动。自从加入读书团队后,会督促自己每天去摸一摸书皮,翻一翻书页,时间长了,多多少少,不管插图也好,文字也好,就慢慢地入脑入心了。
很多时候书里的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例子都会给我深深的启迪。比如:蔡礼旭老师写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里面讲了一个“爱”字,,它是一个会意字,一个心加上一个受,什么叫心受?就是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别人的需要才叫爱。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爱的言语是真实的,爱的心地是无私的,爱的行为是成全的。但很多时候,我往往会陷入在一个概念之中,没有正真地做到。尤其在家里和孩子相处时,自己亲情付出所有的爱,做的精疲力尽,对方觉得你不理解他,不爱他,房门一关,代沟越来越严重。
又如“怒”字,也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会被一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叫他去东,他就不敢去西。读了以后我觉得古人造字真的是非常的智慧,把所有的含义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里面一些经典的句子也很受启发:
1.教育是能够让一个人成为善人才叫教育。
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4.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5.能做到才说的是圣人;
6.说了之后都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之后做不到叫骗人。
在《细讲弟子规》这本书里面,娓娓道来的例子让自己非常地有触动。
《弟子规》中“恩欲报 怨欲忘”这句话,蔡老师是这样举例的:其实我们很多的执着,只要转一个念,当场就可以从执着变成智慧,所以要学会转念。我们来想一想,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是在逆境中。所以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练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能力;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应该独立。
你人生能靠谁靠到终老?不可能的!这个靠不是肉体上的靠,一个人要有心智的成长,你的一生最重要要靠的是自己的真实智慧。所以感谢斥责我们的人、骂我们的人。因为它增加了我们的定慧。所以,“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不只是父母,所有的人当他们对我们斥责、批评的时候,我们都能虚心、洗耳恭听,您在当下的道德学问都在提升。所以,当一个人转一个念,所有的烦恼都可能变成智慧。
这本书有四十讲,让我明白了如何处世为人?如何修为自己?也对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生命的样子有了一个明晰的方向。即使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生活,但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是日日新,苟日新的状态,就如《终身成长》里所述,从固定思维里跳出来转变为成长性思维的过程。慢慢地让自己觉察遇见的每一件事(不管好还是坏)、每一个人(不管是你喜欢,厌烦、还是抗拒的)以及每一个物品,都会去思考背后的那个意义和价值,对自己有何启示和帮助,从而变成一份特殊礼物呈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因此,读书转化了我在生活中很多莫名的烦恼和情绪。
而《细讲弟子规》、《弟子规讲解》和《小故事 真智慧》,这几本书细致地指导我如何教育孩子,非常具体、生动,犹如家长培训课程一样,对我来说非常受用的。还有这七本经典,也是自己每天诵读的,可以一章、五章、十章,这两个月积累下来,我读了三本:《管子四篇》、《道德经》《大学 学记 孝经 中庸》,现在读的是《论语》,而《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是每天都要读一遍的,发现诵读这些经书以后,自己心会更安更静,也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独处。
女儿过生日,就是从这里面受启发而学的,书里说过生日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孝心的教育机会。可以让她做做家务活,帮父母一块儿分担,承担一些事情。没学习之前,我每次都帮孩子买蛋糕、聚餐Happy。但今年8月11日,我对孩子说:“女儿,生日快乐。16年前的今天,也是妈妈的受难日。为了迎接你这个小生命,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请假保胎,躺在床上,哪怕年三十、节假日,很多时候都是在医院里过的。要知道,平时正因为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细心照顾、陪伴,才有你幸福的今天。祝今天和同学玩得开心。”
女儿没说任何话默默地出去了。下午回来的时候,送我一束花,一张贺卡,写着“ 感谢你曾经山川洱海,却圃于厨房和爱”,还给妹妹买了一些小礼物。
看我在家里忙前忙后的时候,也会过来帮忙。从这件事情当中我发现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是需要教导的,否则,她是无感的,不知道干什么,或者是该怎么做。所以,父母的智慧、学习成长是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分享读书之道,在《大学 学记 孝经 中庸》这本书里,关于读书方法有这么一段话 ,自己也非常认同:读书之法,须有训练,存乎其人。书虽多,若不善读,徒耗日力,不得要领,陵杂无序,不能入理,有何裨益?所以《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古人以牛驾车,有人设问:“车如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此以车喻身,以牛喻心。车不自行,曳之者牛;肢体连用,主之者心。故欲读书,先须调心;心气安定,自易领会。若以散心读书,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必不能入。以定心读书,事半功倍。随事察识,语语销归自性;然后读得一书,自有一书之用,不是泛泛读过。须知读书,即是穷理博文之一事。然必资于主敬,毕赖于笃行。不然,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马一浮《读书法》
我现在对自己读书的要求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引用冬月老师所说的 “一书一得,一得一生” 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