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金圆环
昨晚,看了一段TED演讲的视频,据说是最受欢迎的那些TED演讲中的一个,演讲者叫Simon Sinek,一位对领导力颇有研究的学者,演讲的名称是《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
听上去是个挺有吸引力的话题。但是当你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段视频时,被吸引到的一定不是一场想象中华丽丽的视觉盛宴。相反,看到的却是一段分辨率不高,不算特别清晰的录像,仿佛是上世纪的产品。
令人咂舌的是,讲者居然拿着一个老土的手持式无线话筒(中途可能是因为没电了,被替换成一个更老土的有线话筒)在台上讲了18分钟,而且,最重要的是,居然没有一张PPT!
好吧,我是有品位的人,不看外表只看内在!
还好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接下来的时间里,Simon同志靠着一块小白板,以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被称作“黄金圆环”的模型,来诠释伟大的人物是如何激励自己,以及激励他人的,最终也打动了听众和我。
“黄金圆环”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就是三个同心圆,从外到内依次代表:
-What
-How
-Why
Simon大叔为我们描述了两种解释黄金圆环的方式。
第一种是大众的方式:由外而内。普罗大众基于一颗过于务实的心,比较先关注What,它能带来什么,我能获得什么;然后会思考如何去获得(How);最后再去考虑(甚至是不去考虑)为什么(Why)我要去获得。所以如果第一层看不到短期的满足,就会很快放弃。在演讲中Simon举了一个拥有大量资源,和莱特兄弟同期研究飞机,最终失败的人的例子。
第二种是伟大人物的方式:由内而外。先在内心为Why找寻答案,赋予自己所做的事情一个重要的意义,从而点燃了内心的火焰;在这种动力下,去寻找如何实现意义的路径和方式(How);最终才落实到要做什么具体的事务(What)。演讲中也举了马丁路德金以及乔布斯成功的例子。
虽然这样的论证方式并不严谨,但是给了我们一个倒过来看世界的角度。
看上去只是调换了一个顺序,但是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我陷入了思考,想起了自己。
[2] 哈佛演讲
无独有偶,我昨天还通过一个偶尔的推荐链接,跳转到了另一段演讲视频。娜塔莉·波特曼2015年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娜塔莉何许人?国际知名演员。就说两部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天鹅》。一部是成名作,为广大蜀黍们留下印象深刻的小萝莉的形象;一部是巅峰作,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殊荣。
然而这场演讲并没有谈太多电影,而是在谈娜塔莉自己。对的,她也是哈佛的毕业生,还是一名曾经不够自信的哈佛毕业生。
在演讲中,她谈到了当初顶着光环进入哈佛,但是完全无法融入;在学习上没有任何经验,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为了改变自我,回避电影,选修了几门极难的用来装逼的课程;
最终,她发现,其实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声,了解自己热爱和热衷的方向,不要过度在乎别人怎么看。这样才能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高度。
在演讲的最后,她鼓励哈佛毕业生要珍惜那种无知和没有经验,鼓励他们要敢于尝试,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这才是身为哈佛毕业生的意义。
所以转了一圈,还是回到起点,找寻WHY这件事。
因为找到了WHY,娜塔莉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做电影,用电影能实现什么意义,所以她是富足和快乐的!
[3] 丁克族的命运
三句不离本行,谈了太多演讲,可能有些疲劳了。我们再来聊些八卦吧。
昨天在知乎刷了一个帖子,叫做: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
这个话题放在辩论场上,绝对是一个可以很火爆的辩题!
所以在这个帖子里,自然也少不了相互撕的情况。
但是,我也从大部分选择丁克家庭的生活现状中感受到:他们过得挺好!没有孩子的负担,经济上进入收入增长期,想干嘛就干嘛,也是种生活状态。
那么到底是要孩子好,还是丁克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就像我这样生了一个还要再来一个的,基本上是站在对方辩友的角度上。
如果人生还能再来一次,也许可以换条路试试。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最终给出了自己的版本:
没有对错好坏,这就是个选择。更重要的是,当你为这个选择给出了自己的Why,赋予了意义的时候,它就变得格外有价值有动力。
有孩子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陪着孩子成长,看到你的影子在他/她们身上浮现,多么神奇。即使当中有百般辛苦,未来也许还来啃老损老,也能接受;相反,选择不要孩子一定也是经过郑重考虑,至于原因也不用去让任何人认同,选择两个人相伴,在有限的日子里且行且珍惜,如老天眷顾相守到老,如运气差点中道崩殂,也是天命使然。
赋予了意义,便能勇往直前,不犹豫不后悔,人生无憾了。
[4] 为2018的自己找一个意义
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2018的话题了。
在盘点自己的演讲事业时,往往更关注产品,模式,业务,虽然明了演讲事业对世间和他人的重要意义,但却没有在心中深深地扎根,过度关注了How和What,而常常忘记了Why。
同样,在为每年做计划的时候,也更聚焦于项目,计划,行动。空留了一个行动的外壳,却忘记了点燃内心的动力之火。因此往往最终事与愿违,只好常立志,不能立长志。
站在2018的起点,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发?
也许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找到你2018的重要目标,赋予它们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意义,告诉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做这些事,是什么可以支撑自己走下去,即使碰到再大的挑战,以及实现这些事情可以给别人带来何种帮助.....
此时此刻,也许我们已经为心中的无穷动力点燃了火苗,让我们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来开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