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完之后,都会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分析本次考试的优点和注意点,有一部分孩子包括家长,他们会说“就是粗心,其实他都会”。
真的是这样吗?粗心的背后隐藏着孩子学习中怎样的问题?
经常听到家长这么说:“我家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经常听到孩子这么说:“其实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也会听到老师们说:“这班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
其实,所谓“粗心”,看上去是表面的不经意、不小心,带有偶然性,可背后,很可能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这种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有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1.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什么是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 1000 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 1-2 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让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所以中高年级,考完之后的纠错,并能分析出其中原因是能趁热打铁的帮孩子突破这段学习的难点,易错点。低年级的孩子,在分析试卷时,也是可以用讲解题目的方法,此时,家长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是否读通、读懂题上,寻找真正出错的原因。
3.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读审题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
还有的孩子做题无计划、无节奏,喜欢东做做、西写写,加上没有检查的习惯,出现大漏题的现象。
解决办法:在平时的课上或家庭作业,从一开始就要有规则、有标准,比如,尤其对于一年级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具体到预估完成作业时间,在完成作业时的快慢、质量等情况,是能提前觉察到孩子的一些情况,如不会做,是听不懂课,还是因为上课做其它事情,这时,你基本能了解孩子上课的状态;做这道题大致需要10分钟,孩子花了30分钟甚至更多,是因为磨蹭还是掌握不熟练,如果是磨蹭,平时,从生活、学习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孩子一起制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完成,越具体越好。如果是不熟练,那就要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加以巩固。
4.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平时孩子在家里作业时,是不是会有这种想法,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会就等着老师批评,让他长记性;都上一年级了,已经不是幼儿园了,我要放手,让他自己完成作业,时间不考虑,别来烦我就好,只要完成就好了……这两位家长有个共同的特点,学习是老师、孩子的事情,他只是一个旁观者、训斥着,你会发现,这类孩子,缺少家庭的方法指导。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让孩子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孩子痛心不已,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而且粗心这个坏毛病“貌似”由来已久,总也改不掉。
粗心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能改掉!之前尝试过却没有成功的孩子,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