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中萍
读罢《红手指》,脑海中出现两个字——救赎。
昭夫和八重子夫妇想方设法掩盖儿子罪行,希望救赎儿子直巳;假装痴呆的母亲政惠,精巧设计,用红手指救赎儿子悬崖勒马;警官加贺看似对濒死父亲无情,却是救赎父亲一颗负罪的心。不一样的心态,不同的方法,如何救赎才是“为你好”,值得深思。
初三的直巳在家杀了一个小女孩,夫妇只想保护儿子,抛尸并且编出一系列的谎言,整日沉浸在惶恐之中。最终感觉事情暴露,竟然想出诬陷“老年痴呆”母亲杀人的方法,不禁让人唏嘘。
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却要牺牲母亲,这个儿子也是让人不齿。“可怜天下父母心”,但这个父母心却是畸形的。儿子孤僻、逃避、推卸责任都是源于父母的教育。
中国有“上行下效”的说法,昭夫和八重子夫妇不孝敬父母,视父母为累赘,自私自利,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父母的淡漠态度,也造就了儿子无视父母。
昭夫和八重子夫妇为救赎儿子,几夜无眠,挖空心思,用尽方法,换来的却是儿子的闭门不出,打游戏,最终事情败露,在审讯室里依然一言不发,出来只一句:“都是父母不好”。
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那个犯罪后被判死刑,咬下自己母亲乳头的儿子;那个捧着自己母亲的心救媳妇的儿子,摔倒后母亲的心关爱的问“疼吗”?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该反思自己的教育?
我们的社会也有太多如此悲哀的父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失,不管家庭,甚至出轨;母亲将孩子作为唯一寄托,溺爱孩子,责怪丈夫,心理扭曲。
另一方面,父母又为孩子做到了“肝脑涂地”,孩子闯祸,父母出面解决;孩子打架,父母大打出手;孩子违纪,父母状告老师学校……总用“孩子还小”当借口,造就了一批“熊孩子”。
等到有一天,孩子犯了大错,父母也如昭夫和八重子夫妇一样,还在想方设法为孩子掩盖错误,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些错误是父母没有办法替孩子买单的,规矩该从小立,救赎该从小事开始。
再看昭夫的母亲,她也许也曾对儿子百依百顺,儿子的不孝可能让她翻然悔悟,她后悔没将自己的儿子教育好,所以她在丈夫死后,假装老年痴呆,避免与儿子一家接触。当她知道昭夫为救自己的儿子直巳,宁肯牺牲母亲时,内心是多么的绝望与伤心,她不愿儿子将来再承受这种痛苦,用红手指揭开了儿子的骗局。
母亲政惠的做法,让儿子暂时痛苦、伏法,孙子也将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看似无情,却用情至深,她是救赎了儿子和孙子的后半生啊!这个母亲比起八重子,要伟大的多。
警官加贺对自己父亲的无情,让自己表弟也不能理解,最后却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虽然家庭不健全,却能够理解父亲,救赎父亲的好儿子、好警官。
这也许就是东野圭吾小说的魅力所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似乎在意料之中,却又会有出乎意料的转折,出其不意,意犹未尽。
小说也写出日本社会中的老龄化现象,中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如何对待老人,安排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对待老人,也是我们对自己和下一代的救赎。
20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