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是小明啊
上周末,是四位中年少女的欢乐八卦聚会,没有老公、孩子的时光,真是快乐到飞起。
但作为孕妇的H同学,却在这一派欢快氛围中,显得心事重重、格格不入。
尤其当大家兴致勃勃地吐槽队友时,H同学竟悄悄抹了泪,似乎是压抑了很久,几经询问她才缓缓开口,原来她孕期与老公相处地并不愉快,甚至说是胆战心惊。
女方比男方大4岁,男方在女方单位实习时,两人相识相恋。一个是外表大咧、内心胆小的姐姐,一个是青涩内敛、少言寡语的学生。女方因为彼时年龄已过30且家里催得急,在男孩毕业后1年,两人就结婚了。
双方家庭条件都不算好,女方父母艰辛打工供她读书,男方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婚后至今,因手中积蓄有限、男方爱面子耻于开口借钱,一直未在北京买房。
说起婚姻生活,婚后第1年日子过得倒也平静,从婚后第2年开始,女方发现男方发生了一些变化,每周男方都有大大小小各种酒局,要么跟单位领导,要么私下里跟同事。
起初女方以为初入职场,新人为了快速融入环境,不得不去勉强自己,怎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2年,直到备孕期才缓解了几个月,女方怀孕后,男方又开始重入酒局。
你可能以为,这只是同事之间正常的吃饭聚会,喝点小酒助兴而已,但H同学老公酒局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单纯吃饭聚餐倒也没什么,要命的是男方时常喝到烂醉如泥被人抬回家,甚至喝到下半夜2点、5点,女方则在家里担惊受怕。
这个阶段,作为家里“重点保护对象”的孕妇,不仅没有得到保护,反而夜不能寐,甚至挺着大肚子照看着浑身酒气的丈夫,收拾着烂摊子。
H同学说她更担忧的是:万一哪天她老公醉倒在路边出了意外,自己要带着孩子,还要伺候着老公,甚至有可能年纪轻轻的成了寡妇。
因着喝酒的问题,两人发生过多次争吵:男方认为这是他混迹职场的必经之路,通过喝酒和私下交往,树立自己实在靠谱的形象,赢得同事好感、赢得领导信任。女方认为,在职场中关系是附属,关键是优秀的工作能力。
有一次,两个人激烈争吵,甚至到了大动肝火的地步:女方指责男方,将钱都花在对外应酬上,对家庭经济贡献少之又少。在女方要求收走工资卡时,男方说:你收了我工资卡,难道我不会花信用卡吗?
在这一刻,女方内心如遭重锤:原来,她曾经以为的携手同行,自始至终都是她的踽踽独行。
H同学的故事,听得我火冒三丈,就这样劳什子的男的,怎么能忍受跟他结婚,跟他生活?
这男的一没钱二没心三不顾家,还有着喝酒劣习,平白添了这么大的家庭风险和不稳定因素。究竟图什么?图他只是个雄性吗?
是的,我想H同学就只图他是个雄性:能满足自己作为大龄青年,在婚恋市场不被剩下的需求;能满足不被父母、家人催促和受到白眼的需求;以及能繁衍后代的需求。至于其他的,什么钱啊、情爱啊、体贴啊,别肖想了。
毕竟在“生怕嫁不出去”的核心矛盾前,其他的都是次要矛盾,只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可是,次要矛盾才能决定婚姻走的是否久远和舒适,不是么?
记得伏尔泰曾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走到今天这一步,H同学想把这粒沙子倒掉,恐怕没那么容易。
现实给了她2个选择:进一步-离婚,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我想她120分没有这个勇气);退一步-隐忍,以后的日子大人小人一起伺候,还要时不时给大人擦屁股,这粒沙子一定会时常磨脚,连皮带肉的折磨着人。哎,进退两难。
要说,这男的有没有浪子回头的一天?有。
但是H同学得能熬到那一天,短则二三年,长则几十年都有可能,至于这个过程如何,大概就是把自己消磨殆尽,过程只有自己去感受了。
话说回来,H同学走到今天这一步,跟她起初择偶时的“开盲盒”心态有很大关系。
这种心态,表面上,看似在择偶市场上左挑右选,下足了功夫。实际上,内心焦虑急迫的很,只想逮一个回家,早早完成作业。
加上,周遭环境和家人源源不断地施压,也在促使她草草交卷:
“你年龄不小了,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
“你条件太一般了,北京那么多条件好的女生,这竞争多激烈啊”
“你都成老大难了,老家的弟弟妹妹们,孩子都上小学了,再看看你...”
这些声音如同催命符咒一样,深深困扰着她。怎么办?怎么快快让这些声音消失?于是乎,慌不择食得抓了个“盲盒”拿回家。
只是,真正开盒后傻眼了:呀,这不是“彩蛋”,是个“坏蛋”。
......
女人如果真要用“物化”的心态去择偶,那在婚恋市场上就不能太不自信,以至于眼光只敢往下看,也因着缺乏底气,对优质的男青年,压根不敢觊觎。
真想把自己嫁出去,还不如找个相貌不出众,但家庭条件和收入还算过关的,这样往后的日子虽然不一定能顺心,但起码经济上有兜底,状况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未来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可以料想到,苦日子还在后面呢,毕竟孩子还未出生,老公还未长大,头顶还悬了一块随时掉落的大石头。
就像上一辈的中国女性一样,委曲求全的过此一生,至于能不能离成婚,全看老公的惹事儿水平了。
惹得轻了:喝喝酒发发脾气,日子好赖就这么过着吧。
惹得重了:欠了外债或动手家暴,到这种程度才会下定决心吧。
平时呀,但凡给个好脸色、有一次好表现,就像获得了奖励一样,觉得丈夫还是对这个家有心的,我们在老家亲戚们眼里还是和谐一家的,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女人真伟大,真能吃苦。Wait!“吃苦”可跟“伟大”没有半毛钱关系。
人们总是用“吃苦”来赞美中国女性,老一辈的中国女性也经常用“吃苦”来标榜自己。
但是,在婚姻关系里,“吃苦”真的不算一个好品质,甚至是懒惰、怯懦的表现。因为“吃苦”是被动承受,而不是主动面对。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说过: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
虽然被动地承受痛苦,也会耗费自己很多能量,但在懒于动脑、怯于面对的影响下,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主动耗能。
然而,任何痛苦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
“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一旦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情绪就会慢慢从潜意识中消散,你的生活将会舒畅无比。”——来源《认知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