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你喜欢走亲访友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无所谓过年了,甚至不再喜欢过年了。好在过年有假期,可以睡个懒觉,所以过年就过年吧,按我的节奏过就是了。

我的节奏又是什么呢?睡个懒觉、逛个街、码些字、看本书……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合群了,没聚会了,没社交了,我的社交圈越来越小,我却享受这样的独处,我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让别人打扰。

但我并没有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在菜市场,我还是能言善辩地和人讨价还价,在一场雪后,我还能拿着手机到处给陌生人拍照……

我越来越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在陌生人面前不需要刻意去伪装,也可以任意伪装成任何一个角色,在陌生人面前我可以侃侃而谈,也可以沉默微笑。

因为不认识你,不熟悉你,所以陌生人没有攀比的嫉妒,也不会有刻薄的嘲笑,更不会有假惺惺的同情。

我常常想起我二十八岁那年带六年级,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开朗的男生,他曾在班里大声邀请:“同学们,咱班无论男女生都是我的兄弟,等我结婚了,都去喝喜酒啊,一个都不能少。”

我听完后哈哈大笑,并把这个事告诉了办公室的同事们,同事们都夸这个男生开朗活泼,一个年长的同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哈,全班都是他的兄弟,这孩子!真是年纪越小兄弟越多啊……”

当时二十八岁的我并不理解同事的这句话,当个笑话听了。

多年之后,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常常想起同事的这句话,是啊,谁年少时不是一堆“闺蜜兄弟死党”啊,但长大后各奔东西,走着走着都散了……

当年“知心”的朋友,再见面也没有了年少时的单纯天真,当年打成一片的班级,再聚会也没有了当初的情深意浓,当年的班级大哥也许再也找不到上学时的威风,当年和你同吃一桶泡面的姐妹也许变得比陌生还陌生。

在网上看过一句评论:如果一个人还能拥有一群知心朋友,还能和亲戚亲密、和朋友无间,那他要么是太年轻,要么是人生之路一直顺利。

年龄渐增,人生无常,经历一些事之后,慢慢地我们发现,人生的路上遇到难事,只有自己扛,谁也替不了谁,谁也帮不上忙,自己的事再大,也只是别人饭后茶余的谈质,即使有亲友来同情,但那种同情带着怜悯和世态炎凉。而我们,真的不需要同情,更不需要怜悯。

慢慢地我们还发现:奋斗了半生终于乔迁新居,真正祝福我们的寥寥无几;几经坎坷终于喜得爱子却只得到了一群陌生人的祝福……

微友曾经经历一次挫折之后,问我:“姐,为啥越是熟人越不能同悲喜?”

人性就是如此,别高估了你和任何人的感情。

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喜悦不需要向亲友分享,因为除了至亲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共享喜悦。

慢慢地,我们懂了,悲伤更不需要向人分享,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悲喜本不相通。

世事无常,未来的事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如果尝过了世态炎凉,请多爱自己一些,按自己的节奏生活,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不迁就别人,不讨好他人。

今年的春节,不再原地过年,走亲串友各种聚会可以肆意发挥了,比起亲友聚会时的家长里短嫉妒攀比,我更喜欢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可是很难碰到让我合群的话题。

所以,我继续做自己的“不合群”,少聚会多码字,来这里写写文,和大家隔空谈天说地,说说传统民俗,说说人间烟火,说说诗和远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