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图景——评巴陇锋小说《秦岭人家》
文|李洪华 许超
(首发于《陕西工人报》2024年12月8日读书版)
巴陇锋的长篇小说《秦岭人家》以宏大的架构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约30年间秦岭地区的乡村社会图景和一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小说以虚构的塘坝村为中心,以秦岭地区的民众生活为视点,以邛军、唐小凤、康静雅、边大冶等乡村青年群体的成长历程、爱情婚姻和命运遭际为线索,立体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制度性变革给中国乡村社会各阶层民众由表及里所带来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理的巨大变化,既是一部激励青年成长的励志小说,也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的史志作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正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这场伟大变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广大农民成为改革初期的最大受益者,并进而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1990年代中期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向城乡社会深广处推进。“市场”的到来,使得农民的土地、工人的技术、经营者的资本、知识分子的思想、官员的权力等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分配更趋多元,由此导致的次生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巴陇锋的《秦岭人家》就是站在这样的时间起点,开始讲述它与时代进程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故事的。
小说中,主人公邛军自小父母双亡,靠奶奶和父老乡亲抚养长大。邛军发家致富后不忘根本,舍小家顾大家,回村竞选村主任,就地取材,带领乡亲们创办生态旅游企业,奋力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康静雅甘愿放弃大学教职,加盟大兴集团,回报乡梓。唐小凤立足乡镇,与丈夫邛军夫唱妇随。作者通过邛军、康静雅、唐小凤等青年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西部农村塘坝村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到经济繁荣的新面貌,揭示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发展的艰难步履,以及农村领导者决策规划的重要性,较为鲜明地勾勒出西部农村依靠自身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巴陇锋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秦岭地区原生朴茂的农村生活和普通群众的精神面貌,挖掘乡村的文化美学价值。不仅如此,《秦岭人家》还密切联系现实,响应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绿色发展和民族协同发展理念,以文学叙事的方式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做出合法性与合理性证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秦岭人家》在生动反映改革开放深化时期农村社会图景和青年一代奋斗人生历程的同时,作者并没有对乡村振兴事业进行简单化和浪漫化处理,而是通过邛军竞选村主任的曲折、创办企业的艰难,以及最终辞职退守、煮茶山林等经历,真实描写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基层社会的复杂性和改革开放的艰巨性。
《秦岭人家》在描绘社会转型时期乡村图景过程中,刻画了一系列乡村人物群像。无论是邛军、康静雅、唐小凤、边大治、杨钊等青年奋斗者形象,还是邛五叔、杨俊虎、辛丰建等基层政治人物,亦或是余如兰夫妇等乡村知识分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立场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秦岭人家”。主人公邛军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农村一代新人形象,既具有仁义、孝顺的传统美德,又具有进取、奉献的现代精神,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邛军曾苦闷彷徨于农村的现实困境,是改革开放给了他大展宏图的机遇,他由乡入城,又由城返乡,在自己发家致富后,不忘初心,立志要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大道。邛军身上为实现乡村群众共同富裕而愿意牺牲自我利益的奋斗精神,显示了现实主义力作中的理想主义底色。当然,邛军是在变化中成长的,散发着新时代基层优秀干部的人格魅力,这不仅表现在他从家境贫困的孤儿成为全国先进模范代表,以及外在年龄、个人视野、事业前途上,更表现在内心的逐步丰盈上。此外,邛五叔是一个颇具深度的乡村基层政治人物,长期担任村支书,深谙人际之道和权谋之变,既是抚养邛军的恩人,也是阻拦邛军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在中外文学史上,爱情是一个常写常新的文学母题。如果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同样,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爱情。从表面上看,爱情似乎只是关乎男女个体之间的私密性情感,但实质上,爱情背后所折射出的情感选择和价值取向也分明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思想特征和精神内涵。在《秦岭人家》中,巴陇锋一方面生动描写了青年一代在追寻梦想中既纷繁复杂又美丽动人的爱情乐章;另一方面又通过他们的爱情经历和情感心理,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年代青年男女在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方面的转型嬗变,并由此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精神气候。当然,相较于社会图景和成长故事而言,《秦岭人家》中的爱情篇章明显表现出浪漫化的叙事倾向,譬如邛军与唐小凤之间的“相濡以沫”、康静雅对邛军“一往情深”、边大治对康静雅的“不离不弃”等,无论是那些关于爱情描写的抒情笔调,还是作者对各类爱情故事的情节设置,都表露出这一鲜明倾向。
作为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年代和社会转型时期城乡“蝶变”的长篇小说,《秦岭人家》明显受到《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的影响。事实上,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人物故事,巴陇锋也分明有着致敬经典、记录时代的自觉。这也是他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完)
作者简介:
李洪华,江西瑞昌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都市文化与文学、现代文学与图像、新移民文学等领域的研究。
许 超,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