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三了,按照我们家的习惯,是该去A先生家的大姑,二姑,小姑,还有他大姨,二姨和小姨家了。这亲戚真是一年走一次,路有时候都变了,先去大姨家,现在村村都是平摊的路,一辆汽车通过还是可以的,但是若突然出现一辆车,那必须有一辆车先退出来,我们就是先退出来的车。我们绕了了一圈,到大姨家,寒暄寒暄,问问好,拜拜年,就赶紧撤了,因为还有好几家需要去。
接着去二姨家,二姨家在市里住,经过市区,车有点堵,速度虽然慢了些但是还正常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噔噔得上到二单元四楼,总感觉门的开口方向不一样呢?赶紧打电话问问,结果是走错门了,是三单元四楼。唉!时间本不充裕还出错。这次一定得记住了,不能串了好多年了,每次都靠碰运气。
这边小姑姑打了几个电话,问走到哪儿了?因为她要保证在客人到达时,饭是刚刚好的。我们在路上也是尽量不耽搁时间。然后我们继续赶路到大姑家,一路导航到大姑所在村庄,然后,凭着印象再站着门,大姑家是村里统一的房子,每次都分不清楚是那一个路口,这次走走看看,大姑家的表弟已经在门口张望等待了。我们到大姑家,提礼,问候,发红包。大姑家的表弟们带着媳妇一起去二姑家拜年,这次速度快多了。因为他们的村庄住的近,走动也很多,所以很快到达二姑家。再来一轮提礼,拜年,发红包。总共去了8个孩子,二姑这一一下子都发出了八百。这算算过年发压岁钱也是不少的数目呢!
这时已经快十二点了,我们还有两家,眼瞅着走不完了,这时我们先放弃A先生的两个姨家,直接来小姑家,小姑已经把丰富的凉菜准备好了。有小孩子们喜欢吃的薯条,牛排。小孩儿迫不及待的,薯条沾番茄酱。还有炸的薯塔。都是特意给小朋友桌上的优待菜。
这边小姑又吵了几个热菜。嘿,小姑做的菜真是不错。又走心,又有特色!那红烧鱼做的不比王厨豫宴做的差,不论是外形上还是味道上。还蒸了几个碗儿,枸杞山药汤,羊肉汤,腐卤肉,排骨玉米,皮渣蒸豆腐条,每一个菜都是有特色的。排骨玉米是自家的囤的鲜玉米,皮渣也是自己粉欠蒸制的,腐卤肉是经过油炸又蒸的,还有自己做的狮子头,最稀罕的菜是被认为是丸子的汤。其实哪儿是丸子啊,那是鸡蛋做的!
大家是吃的热闹又开心,关键是喝的酒也是自酿的。大家开玩笑的说,这一桌子菜真是小姑姑家的味道。大家边吃边谈论着家常。说说家人。说说工作,说说孩子。小姑是用心做了一顿大餐,这些表兄弟,表姊妹们如同小时候聚在一起,似乎找到了童年。有的叫小姑,有的叫小姨,下一代又叫着姨奶,姑奶。
这拜年拜的就是热闹,就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