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圈养的奴隶
夏启是轩辕氏黄帝的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神农氏炎帝的后裔共工氏融合后的部落首领,公元前2000余年,夏启从禹手上接过帝位,开始着手强化对瘤生子的管理。神农氏炎帝时期,部落首领与部落成员吃穿住行没有太多的区别,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轩辕氏黄帝征服神农氏炎帝后,封分东西南北四方部落首领,并取狮头代表自己,蛇身代表东方伏羲,鹿角代表南方神农氏炎帝,鱼尾代表西方少昊,鸡爪代表北方颛顼,四方部落代表性动物加中央天帝代表性动物,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表示一统中原。后世的龙就是源于这里。轩辕氏皇帝自己坐镇中央,自称中央天帝,饮食独居,有了自己的侍卫。
位传颛顼,借鉴之前轩辕氏黄帝执政时期的蚩尤、刑天起兵,为强化帝位,大兴土木,住地派重和黎筑起围墙,并加强了侍卫,隔断贫民直接面见天帝的途径,四方帝王朝见天帝必须得到颛顼卫兵的允许,而且加大了对神农氏炎帝后裔共工部落的进贡物品征收的数量和范围(后来演变为国家的赋税),由此引得共工起兵。颛顼平息了共工举事,东帝伏羲帝王的继承人女娲收留了共工南帝的难民,一领东南领地,颛顼派出自己的后裔执掌东南区域。
颛顼位传堂兄高辛氏喾,喾位传自己与庆都生的尧,尧位传给自己的女婿舜,舜位还于轩辕氏的嫡嗣鲧的儿子禹,禹位传自己在夏做帝的儿子夏启。随着社会秩序的逐步稳定,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相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夏启离开封地夏,接替中央天帝的位置,为进一步强化皇权帝位。将辖地区域成员分为三种,天帝、分封帝、贫民上中下三层管理,明确界限,不同层次,居住不同区域,享有不同权利。依葫芦画瓢,分封帝又将自己统领的领地内的居民分为部落帝王、首领、贫民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部落首领又将自己的领地内的居民分为头领、头目,贫民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三三九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区分出不同的正副之别,正为大,副为次。不同层次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分享不同的劳动果实。所以,在后世的帝王心目中,只有四层(级)以上才如法眼,四级以下,都是贫民。十五、十六层属于贫民,有自由而受奴役。处于最低下的十七层以下层次的居民,就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劳动果实要靠上一层次配给、生杀给予不能自主的奴隶。这就是后世的十八层地狱的来历。处于十八层的居民,是数量仅次于十五、十六层的最庞大的群体,成员来源于战俘,流浪汉,部分遗弃被收留的瘤生子及其忤逆老大被处罚的上层人员以及因各种原因至困而无以自己维持自身生存的上层堕落人员,这部分人员占有较大的比例,是十八层人员的主要来源。
伏羲原是神农氏炎帝的旧部,华婿氏的后裔,被轩辕氏黄帝分封为东帝。神农氏的后裔,南帝共工起兵不成,女娲收留了共工遗下的残民,形成共工后裔与华婿氏后裔的结盟,统称华婿氏族群,并统一由轩辕氏黄帝的后裔和女娲共同管理。部分共工遗部,被继位于颛顼的高辛氏喾派后羿剿灭,夸父一部不被愿女娲收留,一直向东重新开拓新的领地,半路因饥渴而毙命,嫦娥不满女娲与颛顼讲和,带领自己的部落向西投靠王母一部。夏启接位,以自己的封地夏统称地域区名,西帝伯益不服,夏启灭了西帝伯益,扈氏借机起兵,夏启凭借自己封地东南领地的势力,生擒扈氏并将其斩首,其族人全部冲为奴隶。华夏一词,从夏启稳定帝位开始。后世史学因所谓正统而又羞于所谓外族入侵,于是有意忽略女娲,并编撰兄弟成亲,没廉耻,故意辱没女娲,同时不齿于夏启来自轩辕氏黄帝后裔与神农氏炎帝后裔杂交区,有意回避并攻击夏启。民间念及女娲收留之情,广为传送造人、补天故事。
夏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七世纪,历经太康、仲康、相、羿 、寒浞、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200余年,位传至桀,喾与简狄的嗣子契的十四世孙成汤打着恢复正统之名,灭了夏桀,改称商。商从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历经两百多年,商不断强化对非正统中原本土居民的管理。
位传帝辛,即殷纣王,帝辛因贵族利益庞大阻塞帝王机构运行,裁减分封帝的权利,喾与姜源的嗣子后稷的十六世孙周武王以成汤嫡嗣帝辛残暴为由,牧野之战,举兵灭了商,建周。周为防止贫民生事,大肆兴建监狱,加大对奴隶的清理、管制,对贫民施行圈养,规定贫民的居住区域,划分土地,制定井田制,贫民白天统一出城到指定区域下地劳作,夜晚统一回到城里指定区域,收成必须向贵族上税。
所谓的贵族,绝大多数来源血缘正统的轩辕氏后裔及其少数的杂交后裔新贵。贫民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瘤生子的后裔,是一群自比奴隶高贵、与血统纯正的轩辕氏的后裔相比又自觉低人一等的数量庞大的之后顶起华夏之脊梁的群体。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到公元前七、八世纪的春秋,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风雨,王朝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并没有给我们的祖先带来零丁的恩惠,相反,却给我们的祖先带来无穷无尽的困苦和望不到尽头的奴役。我们的祖先就这样一直处于被轩辕氏后裔及其各种新贵圈养、奴役下,而生生不息、不断传延子续。不甘认命的我们的先人,之后在中原这块土地上闹出了许许多多的是是非非。
_chec�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