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识人体,重点不在局部定位,而在整体联系。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古中医却在强调,“天人合一”。因为人生存在天地之间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受自然界的影响,不能违背自然法则办事。如《老子·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依靠天之清气和地之水谷而生存,顺应四季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因此,人类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的天之气,地之物、才能生存。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物候的变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曰于人!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内经》一书中比比皆是。《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道: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句话的主要精神在于指出:人是宇宙自然中的一份子,因此,作为医生不仅应当认识人体内的病理变化,而且还应该懂得“运气”学说,掌握四时“运气”的变化规律,这样才可以把握诊治疾病的主动权,如果不懂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了解人体虚实的气候原因,是不能当一个好的医生!
运气学说的内容是古代医学、气象学和时间医学的范畴,它是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和人体影响的一种学说,探讨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关系。
自然界,风、火、湿、燥、寒五行之气交替主时。如春季风、夏季热(火)、长夏湿、秋季燥、冬季寒,这种更换交替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如随着一年五季的顺序五气所主顺五行相生次序而更换,风(木)热(火)湿(土)燥(金)寒(水)。但有时候五运之气,可出现在非己当令的季节,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属于邪气,对人体有害!如风木之气出现于冬季,湿土之气出现在秋季等等。当五气出现于当令之时,则为正气,有利于人的健康。当五气出现于不当令或者反季之时,则为邪气,不利于人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运气”呢?就是《黄帝内经》里记载的五运六气!“五运”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实质是概括一年内不同节令的气候变化的特征,说明一年五个季节的性质。五运又有岁运,主运,客运之分。岁运是统管全年的五运之气,反映全年的气候特征和关系到该年出生之人的体质状况。主运和客运是主管一年中五季气候变化规律的。
“六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六气分主气、客气、客主加临三种。主气主管一年六个阶段的正常气候变化,年年如此,恒居不变。客气指主管一年六个阶段的非正常气候变化,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运动不息,如客往来。客主加临是每年轮值的客气加在固定的主气之上。
运气学说认为:不论运气太过,还是运气不及都可能引起发病。当司天、在泉之气偏盛时,也可导致发病。再就是客主加临也于发病有关。在客主加临中,如果主客之气为相生关系,或者主客同气,便为相得,凡相得者,气候正常,人体不容易发生疾病。如果表现为相克关系,便为不得,这时气候反常,就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即治病的时必须先了解岁运(可以反映全年的气候特征)的盛衰,不要违背天时之气而治。
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了气象医学的思想,也就是古人常常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古代也出现了很多被后人所敬仰如孙思邈,张仲景等等的大医。21世纪的今天却很少出现真正大师级的中医!
为何?
“不懂五运六气,检遍经方何济?”
现代人大多数都在城市中生活,生活条件有很优越,导致人们不会太关注气候对我们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就没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真正的古中医也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现代的我们与古代相距久远,外加文化于古代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若是自己去读懂《内经》等经典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很多人读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倒不如让懂的人带我们进入古代医学的状态中!
北京存乐堂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存乐先生在十二年兵戎生涯中利用业余时间苦读《黄帝内经》痴迷于经典,历尽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参悟其中的玄妙!曾发誓若能参悟定告知于天下,让后来的人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古中医!
因此,王院长在每年中每两个月循环教授《子午流注》《五运六气》的初、中、高级的课程。使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和从事中医的同行们能够快速提升中医水平和提高临床的实效性,让您在原有的医疗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治疗疾病主动权,在临床上用更好的医术为更多的人去服务。
e":2.7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