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的侵袭。使得寒假成为加长版。孩子都在家上网课,对于今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大女儿来说,显然非常不利。
虽然天天除了吃饭、睡觉,一直不停歇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做题、考试。但二宝在家里的活动和稍不顺心就尖叫的声音,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打扰到她的专心思考。这还不算二宝兴致来了,想起找姐姐就去敲门。
那边的测试成绩不如意。这边学校也要求孩子加入他们的测试。孩子真是分身乏术,筋疲力尽。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边学校的老师一心指望的苗子考出这么差的成绩,比我们做家长的更着急。
万般无奈,就让孩子去学校复习吧!最起码能保障孩子的学习环境清静。我们万分感谢老师的做法,大力支持。
过了几天,老师又通知了一部分尖子生也到校复习。这下我们更为放心,孩子有了伴,也不会显得孤独。
那边学校在我们开学之后终于有了消息,开学日子定了。但我们有些不想让孩子去了。一是孩子的爷爷患了重病,万一哪天有不测,孩子回不来,会让她错过一个对她有教育意义的机会。另外一点是她本身体质就差,有了不舒服,自己硬抗我们会更担心。更重要的一点,她在那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几乎失去了争上游的勇气,觉得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还是赶不上他人,暂且就那样了!心态失衡。成绩忽上忽下,极不稳定。
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我们没有时间去送她,因为一旦去送,回来必定要隔离14天。让她自己坐车,也怕路上被感染,什么情况都要考虑到最糟。再说最终还是要回来适应后再参加高考。所以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决定不去了。
但老师们显然很不理解我们的决定,因为学校把孩子送出去,就是想让她们考出异常高的成绩,孩子也说那边最后两个月的辅导最为有效,押题超准。但我们不赞成她的这种说法,押题根本就不是一种科学的备考策略。记得上次去看孩子刚好赶上家长会,他们老师讲得话我都很认同,甚至将我感动到流下眼泪,但有一句话我认为是有商榷的余地的。这句话也许是为了印证他们押题押得准吧。原话如下:去年高考前一天早读,我们就让孩子背的是劳动教育的范文,第二天高考考的就是劳动教育。现在还让背范文,这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那是语文学得有多差呀!
我的孩子作文原来虽说不上妙笔如花,那也是班里的佼佼者。可是刚从衡水放假回来,我发现她写的几篇作文,都是内容空洞。当时我就表示难以理解。加上数学她老是做得很吃力,甚至有些厌烦了。
反复思量,还是安心在这边备考比较放心吧!但有一同去衡水的俩男孩还是去了,我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到底有没有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只当是搏一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