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
这是我13年前听来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当时听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大概就不在了,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样?他的经历比我写的更加曲折惨痛,寻子之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所受的苦,应当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
因为从没到过江河湖海的地方,没有见过那些生活场景,在网上翻查了许多资料,写的不妥之处,望各位读者见谅。
――题记
他只记得拽着母亲的衣角来到这个和大海为邻的小镇,据说离上海已经不远了。刚到这里,他就与母亲失散了,他哭着,喊着,在逃难来的一群人里寻找,已经看不到母亲的身影,是母亲故意丢了他?还是自己走丢了?来的这一路,他隐隐约约听大人说,在家乡逃难的大人,因为孩子小走不了远路,就会将孩子丢弃,有的甚至将孩子推入井中溺死。他越来越怕,不停的哭泣。他哭累了,倚在一棵树下睡着了。
一阵风把他吹醒,他抬头看看天,太阳已经落山了,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摸摸肚子,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在来的路上凡是能吃的东西,草籽、树皮、野菜、树叶……都要抢着吃,有时候要饭,有时候一两天只能喝水。而现在他身上除了一件破衣服,什么都没有,他漫无目的的走着,他害怕无助的哭着,母亲,唯一的亲人,也找不到了!
入夜了,他望着天空几颗稀疏的星星,朦胧的弯月亮像他饿扁的肚子,街上行人稀少,他饿的一步也走不动,蜷缩在墙角……哪怕有口水喝,他又想起母亲来。没有力气哭了,埋下头迷迷糊糊的想睡着,又饿的难受。
街上一个人影慢慢地晃动,走过来一位老翁,他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去,老翁还提着一些东西。并没有注意到他,他不知不觉的就尾随着老翁,到了一个渡头,老翁躬身进了船舱,那是一艘很旧的木船,他呆呆的站住了,老翁放好东西,走出来,他知道他跟了他一路,问道:“孩子,你怎么不回家?”他跟本听不懂老翁的话,这一问,他又惊又怕,哇的一声哭起来,老翁把他拉到船上,一字一句的问他,开始他听不懂,后来连比划带猜也能明白大概意思,他对老翁说自己和母亲逃难来到这里,和母亲走散了,又饿的没力气,看见你走过就不由自主的跟上来了。
老翁也是半看半猜听他讲述,见得逃难的人多了,大约明白他说的话,老翁给他一碗水,一块饼子,他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老翁说:“孩子,今晚你和我睡一晚,明天就走吧!你跟着我,也吃不饱,穿不暖呀!”他赶忙说:“老大爷,你不要撵我走,我就跟着你,我能帮你干活,你病了我也能照顾你。”他一边比划,一边哭着摇头。
老翁没说什么,躺下睡了。没等天明,他感觉老翁起身了,睁开眼出了船舱,船已经到了江心,老翁正在撒网捕鱼,他也过去帮忙,老翁说孩子你不会,待以后我教你。一网下去只有几只小鱼小虾,老翁说:“孩子你看呀,这年头,鱼虾都饿跑了!”回到渡口,老翁一边叫他剖鱼煮汤,一边等渡客。老翁也有难言之隐,他以打渔摆渡为生,也不容易。
以后的日子里老翁教他摇船打渔,以船为家的生活常识,看云识天气,避风浪,以便更好地掌握渡船出行,保证安全,还教他识一些简单的字。
就这样他跟着老翁度过了十几个年头,划船渡客,撒网打渔,剖鱼煮饭,样样都做的很好,老翁带他如亲儿,他带老翁如父亲。老翁常想幸亏当初收留了他,相依为命,如今自己也有个依靠。这样的晚年也是他最大的幸福了。
老翁将自己全部的积蓄塞给了他,让他买一条新船,将来成个家,好好过日子。
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老翁带着欣慰的笑容走了。
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风里来雨里去,他又辛苦的干了几年,攒够了钱,买了一条双篷船,他独自躺在船舱里,常想起和老翁一起的日子,如果当初没有老人,自己的生活会怎样?在这古老的渡头,以船为家,以渡为生,以鱼为食,日子虽是清汤寡水,可还过得去。他转而一想家乡的灾荒或许早已过去了吧?
一日,他送了几位客人,看看天气要下雨的样子,他加快速度往回划,天边的乌云一直往上冲,霎时水面起了风浪,在水上也生活了十几年,风浪也经过几回,他沉着应对,这时他隐隐约约听到呼救声,果然看到有两个人在水里挣扎,他顾不得犹豫,向那两个人划去,风浪太猛了,他只拉上来一个人,另一个怎么也抓不住,他跳下去,一手抓住船,一手拉住那人,才将那人也就起来。风浪越来越大,还下起了雨,江上白茫茫一片,他奋力将船划回渡口,停好,船里的 女,两个人都是精疲力尽,依偎在一起。
一阵风雨过后,他收拾了滚落的东西,又找了一些食物给两人吃。他去检查船身,船篷也坏了几处,他把船里的东西搬上岸晒着,就开始敲敲打打的修船。因没有换洗的衣服,那母女也跟着在岸上晒着。那位妇女走到他身后,看着他忙碌的模样,说道:“救命的恩人哪!原来你还是个修船的行家!”妇人看上去五十多岁,有一双精明的眼睛。他只顾修理,头也不回的说:“靠船生活,不会也不行!” “你们怎么掉到水里了?”他才记起问原因。那妇人叹息一声,说:“我们也是渔家人,去年阿螺他爹打渔遇了风浪,再也没回来,家当全没了,我俩就靠着给别人帮工生活。我们也只有一条小船,这次来这里才没几天就遭了风浪,多亏了你这位好心的人相救呀!”这时她女儿哭泣,“以后我们可怎么办?”那妇人唉声叹气,也是很沮丧。
听了母女的叙述,他也很同情,他说:“我可以给你们一些钱,你们去镇上。我是个光棍,不能留你们。”那妇人听他说没成家,眼中光芒一转,说“恩人呐,你既然没成家,我就将阿螺许配给你吧!也为能报答你的救命之恩!”他急忙摇头,“不行,不行”,我这都三十出头的人了,怎么能呢?”妇人望了一眼阿螺,转头对他说:“阿螺今年也二十多了,我就看你人老实厚道,才许给你,不是我夸,这个孩子单纯善良,也很勤快。”他还是不应允,他怎么能以救命的名义娶人家姑娘。他拿了一些钱给那母女,妇人并不收,却支应一声女儿收拾晒过的东西进船舱。他看着母女身上那半湿的衣服,对他们说:“你们去镇子上买些衣服吧!”那妇人这次却接过钱,应了一声好!就带着闺女去了。
谁知母女回来却买了些结婚用品,他推拖不过,就这样和阿螺组成了家庭。幸福来得这样突然,他也沉醉了!
两母女果然是很能干的,妇人常去镇子上帮工,他们渡客为生,有时打渔去买补贴家用。阿螺果然是他的好帮手,干活勤快,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被幸福包围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望着妻儿,他感觉活得也值了,他知道幸福属于他,他不再孤单!
一日,阿螺带着两个儿子去镇子上赶庙会。天气有些不好,走时阿螺说,如果下雨就不回来了,住在母亲帮工那里。他和阿螺商量好,过些日子,再买一条船,就让阿螺母亲和两个孩子住。
他躺在船舱里,想着以后的美好。忽听有人喊渡船,几个十来岁的孩子,站在渡口,“阿叔,送我们过去吧?”他回道:“不行!今天恐怕要下雨,过不得!”一个大孩子,站出来,“阿叔,我们的老师病了,我们去看他,您晓得我们上学都不容易,老师很好。您就送我们过去吧!”他看看天,犹豫片刻,“这天说变就变,上船吧!”孩子们连声道谢。
他以最快的速度,送那些孩子们过去。却还是赶不上风雨的来势汹汹!乌云聚集越来越多,他想在雨来前中赶回去,可船刚过江心,闪电划破长空,只听雷声隆隆,雨就来了。风浪越来越大,他极力稳住船,一个巨浪打来,船里灌满了水,他来不及回神,又一个浪袭来,船立刻不见了踪影,他和船被风浪吞噬了!
一会儿,在远处露出他与风浪搏斗的身影,他抱着一块船板,随着风浪起伏,浪头一过,他就拼命的的向江边游,绕是他水性再好,也经不住风浪拍打,挣扎着到了江滩,早已是筋疲力尽。他已被风浪卷的离渡头很远了,他艰难的爬着,不敢停下来,要是再有一个浪把他卷进去,他肯定活不了。
整个晚上,雨虽小了些,可路看不清,他并没有找到栖身地方,挨了一夜的风雨。天刚微微亮,就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渡头。
已是中午,阿螺和母亲、孩子,都在焦急的等待,预料出了事,不然不会船人都不见了,阿螺瞧见他步履蹒跚走过来,狼狈的样子告诉她,果真是出事了!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看到阿螺,眼睛里止不住的泪水留下来,阿螺并没有说什么,从随身挎的的篮子里取出食物,他看看阿螺欲言又止,勉强吃了一些。那妇人焦急的问道,“船呢?”他低着头,“被风浪卷进江里了!”妇人一听顿时急了,指着他斥责,“你又不是不懂天气,你怎么就又去了,嘱咐了你多少次,你现在有家,有孩子,还讲个啥仁义。你说吧,以后可怎么过?”阿螺也难过,但还是比较平静地说:“这天灾人祸,谁能挡得住呢!幸好我们为了买东西,把钱都带在身上了,还能维持几天。”妇人又说:“那是我们的家业,那一船的好东西呀!就让他给葬送了。”
他们只好回到镇上,租了房子,在阿罗的照料下,他的精神状态好了些。第二天晚上,那妇人把阿螺叫到外面,阿螺看见母亲背着个包袱,抱着小儿子,吃惊的问道,“这是做啥?”妇人小声说:“你看他现在什么都没了,年纪又大,你跟着他以后也是受罪,我们还是带着孩子趁早走吧。”阿螺被母亲的举动吓呆了,他万万没想到母亲竟做出着如此举动。她怎么能走呢!“当初我们遭了风浪,是他救了我们,现在我们不能走啊!”阿螺泪眼婆娑。那妇人狠狠地说:“你不走我自己走,这些年我不是帮工,就是给你们带孩子,就剩下一把老骨头,准备享你们几年福,可他现在啥都没了,你说吧,你要娘,还是要他?”妇人将熟睡的小儿子,塞给阿螺,自顾回屋抱起大的,“快走。”她抱不动,弄醒了大的,将孩子放下,赶紧小声呵斥:“不许说话。”孩子惧怕她的严厉,不敢再做声。他拉起孩子和阿螺就走。阿螺不肯,她看向阿螺,“你不走,我就一头撞死在这墙上。”阿螺要留些钱给他,也被妇人制止了。就这样,没有任何征兆,妇人带着阿螺和孩子消失了。
天亮后,他寻找妻儿,房东太太惊讶地说:“昨晚他们退的房子,说是今天去亲戚家住,你不知道?”他一下子就懵了,在这里他们哪里有亲戚。那母女带着他的孩子跑了!
天哪!他几乎崩溃了,他跑到街上疯狂的寻找,他喊着孩子的乳名,喊着阿螺,可是哪里还寻得到人,“难道我们十多年的夫妻还不如一条船吗?你们太狠心了,我可怜的孩子呀!”
他又到哪里去呢?就像回到了拽着母亲衣角走到这里的那天晚上,一无所有的绝望,他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又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那是他的命呀!那母女会怎样对待孩子,不会穷急了,把孩子卖掉吧?她们既能偷偷走掉,又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他似乎听到孩子的哭声!于是,他让自己坚强起来,他要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他靠帮工挣些路费,走进了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他想那母女怕苦累,也许会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出路。
他找了一份跟货船的工作,他肯卖力,又踏实,得到了船长的赏识,他把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了船长,大家也都答应他,帮助他寻找儿子。他跟着货船往返于各个港口之间,每到一处他都要去报社刊登寻人启事,给电台写信,请求帮助寻找,可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从没有任何音讯。他想也许方向错了,于是告别了船长,逆流而上,沿着长江的流经去找,他每到一个城市,就登寻人启事,写求助信。他四处帮工,挣了钱就用来寻找儿子,他也去小镇小渔村打听,从不放过任何线索。风餐露宿,寒来暑往,几年间,他从没有得到任何新的消息,他梦里都是两个孩子哭着向他跑来,他要抱起来,抱不住,自己却是急的醒了。一个人吃饭时想起孩子,就泪水涟涟,再也吃不下去。他下决心有江有河有湖有水的地方全都去找,走遍全国也要找到孩子!
他怕错过了找寻的地方,从不敢坐车,一个人徒步奔波,赶不上找地方落脚,就在野外睡觉,他感觉自己和一个乞丐没有区别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给人们将自己的经历,他希望能得到一些他们的消息,可是仍旧没有。都快寻到了长江的源头。
后来他几经辗转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华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走进村子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音虽改,乡情还在,寻根问祖,落叶归根。他还记得父亲的名字,还记得几位亲人的名字,一位远门堂弟请他进了家里,说起当年逃难,已知他是亲人。晚饭后,他走到街上,见乡亲们都在街上乘凉,一位乡亲问他过的怎样,他向乡亲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那酸楚的一幕幕:他与母亲走散,又被老翁收留,如何救了母子,如何遭了风浪,那母女又是怎样出走,他如今还在寻找孩子……他每讲一次,就像用 刀割自己的心一次。乡亲们感叹于他的执着,又惋惜两个孩子,转而愤愤不平,怎会有如此母女俩。他说这些年写的信,登的寻人启事,摞起来怕都有半人高了,至今她们也下落不明。
他在家乡待了几日,拜祭了父亲和祖先。把自己的名字上了家谱。就要走,他说,这次回家乡来看看也了了心愿,或许以后再也没机会来了。因为长期的路途跋涉,也因为思念的折磨,在乡亲们眼里,他就像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头发大部分都白了,个子很高,却瘦骨嶙峋,眼窝深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可是他才四十多岁。
告别了乡亲,他又踏上寻子之路。
每一天,思念都支撑着他前行,又侵蚀着他的精神;每一步,他都走得很辛苦,很沉重。那残存的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孩子,不能停下来,即使耗尽生命最后一刻,也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