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这样认为:
深知自律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长期坚持会带来蜕变,但是自己的身体不听使唤,难以开始;或者意志力不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抑或是强迫自己执行,但是生活却越来越糟……
你为了能达成年初的flag,逼着自己向自律达人看齐,到头来好像逼也没用:如今2019年已过去一半,瞄一眼自己的2019逆袭计划,本应该完成1/2,却发现还没怎么开始。
或许,你还会来一句感叹: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其实,你真的误会自己了。
坚持不下去或者状态反复,并不是意志力薄弱或者对自己不够狠,而是因为你在做反人性的事情,逆势而为。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这是告诉我们要适应环境。
那你是否知道,我们的身体也是有自己的规律和章法的,它不听话,是因为你没有理解它、顺应它?
01
你不是彭于晏
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立刻浮现一个什么画面?
全身散发荷尔蒙的励志型男,靠着魔鬼般的自律,打造诱人身材,解锁多项技能,男人佩服,女人尖叫。
姜文曾赞叹其身体“比古希腊雕塑还漂亮”。
不管是彭于晏、C罗、大S,还是你身边的自律达人,看着这样的狠角色凭借自律走上人生巅峰,你很是羡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叹不如,这种逆袭人物只能当做养眼神器,自己肯定做不到的,还是默默啃啃瓜吧,玩不起玩不起。
但是,你还是偶尔会想,要是你也这么自律,就不会过得现在这种憋屈的生活了,财富自由、时间自由,体验自由,购物不看标价,身材不在话下,能力飞速飙升,魅力层层叠加。
“自律才能自由”,这句话不知为你打了多少次鸡血,有些人可能已经失去免疫力。
知易行难,它需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同自己的本能意识做抗争。
有这样一个说法:真正达到自由,是指灵魂和肉体能够分开,不被欲望捆绑,无论是肉体的损伤,还是撒娇、偷懒,能让自己的大脑明白,灵魂是灵魂,肉体是肉体,用灵魂去指挥肉体。大多数人做不到自律,是因为大脑还没开化。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太玄乎。
我更喜欢探讨实际可操作的提升方式。
要问世间真理那么多,我最信奉“抓住有常”那一条,如扬长避短、身体节律。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底层逻辑的,顺应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最划算、也最现实的。
你常被自己的计划打脸,是因为没有找准自己的模式,你的自律需要结合自身重新给它定义。你不是彭于晏,你不可能,也不需要复制他们的生活。
02
你是云雀还是猫头鹰?
明明面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集中精力,需要全力以赴,但走神的状态时有发生,经常睡不醒的状态,做事效率很低。有人说容易犯春困,可是自己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那又是什么情况?
自律不是关键,意愿才是。
这里不仅包括你内心的意愿,更有你身体机能的意愿,人们往往忽视了后者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保持全天精力旺盛,也不可能8个小时时间全程高效工作,因为人的身体各方面机能,特别是思维机能和状态,并不是恒定的,我们一天当中的身体机能就像一条波浪线,有高有低,也就导致我们的做事效率有高有低,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和身体节奏。
这里就需要提到一个昼夜节律的概念,即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显示出昼夜节律。
这也是多年来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他们发现,情绪在一天中会有一个规律的节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情绪变化遵循共同的模式,高峰、低谷和反弹。
注意,这里说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是“所有”。
我们经常调侃谁是晨型人,谁是夜猫子,谁是中间型,其实识别了这个特点是可以利用起来提高效率、精力管理的。
有些人是晨型人,起床很轻松,白天精力充沛,晚上却疲惫不堪;另一些人是夜猫子,日出很久才会醒来,讨厌早晨,起床气重,直到下午甚至晚上才充满活力;大部分人是第三种,占总人口2/3以上。
云雀和第三种鸟一天中经历顺序为:高峰—低谷—反弹;
猫头鹰型完全颠倒,经历顺序为:反弹—低谷—高峰。
因此,有的人早上做事效率最高,而有的人晚上才有热情。
20世纪80年代,两位时间生物学家,美国的玛莎˙梅罗和德国的蒂尔˙罗恩内伯格开发出三种时间类型的评估方法,形象地对应三种动物为云雀、猫头鹰和第三种鸟。
这种评估方式很简单,就是找到自己的睡眠中间点。
中间点在早晨3点之前就是云雀;中间点在上午6点之后就是猫头鹰;其余就是第三种鸟。
如:你通常在23:30左右入睡,早上7:30左右起床,那么中间点就是3:30,也就是第三种鸟。
确认之后,再将工作与自己的模式同步,对日程安排进行适当控制,可以尝试将通常需要敏锐、警觉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重要工作移到高峰期做,如项目分析或者财务数据分析类工作,不要把乏味的工作放在这个期间,如文档整理、收发快递、文件复印等。
问题在于,企业、政府和教育体系是为80%左右的云雀和第三种鸟设计的,猫头鹰就像左撇子一样生活在右撇子的世界里,被迫使用人们为右撇子设计的剪刀、鼠标、驾驶舱。但猫头鹰们还是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作出调整。
所以,你现在应该知道,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准备鸡汤式地鼓励你“早起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恰恰相反,我是百灵鸟型,而你可能是猫头鹰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模式,不要被外界带跑。
03
不是没有意志力,而是计划不合理
每当自己的计划没执行到位,喜欢自省的人习惯于分析原因,为什么没做好呢?为什么又被打脸呢?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自己的意志力不够?……
其实,回顾一下每次总结,有没有发现,这样的分析实质上收效甚微,再坚持一段时间还是老样子。
计划成功的前提应该是目标现实可行,围绕目标想办法,才能更快速精准的解决问题。
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恶劳,也就是能坐着,就不会站着,能躺着,就不会坐着,只要条件允许,每个正常人都会这样。
你为了脱单,想加强形体改造,直接以彭于晏为标杆,幻想着等自己有了八块腹肌就可以喜提白富美,每天跑步5km,每天吃健身餐,而昨天的你还是足不出户、无肉不欢的宅男,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虐了自己一个星期,算了算了,把标准降低一点吧,受不了了。
你之所以不能坚持,不是你意志力不够,而是计划不合理。
你直接给身体下了一道指令,而这道指令并不为你身体所接纳,你的盲目坚持只会适得其反。
痛苦对于每个人都是如此,当我们因不愿接纳现实而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会期望通过行动来改变现状。但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痛苦和挑战,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接纳痛苦,并制定合理的计划。
就像天平一样,维持现状会有烦恼,坚持运动会有挑战。
当坚持运动的挑战小于维持现状的烦恼时,就会坚持运动;
反之,如果坚持运动的挑战远远大于维持现状的烦恼,就会放弃行动。特别是对于喜欢猎奇新鲜事物的感知P型人来说,这种枯燥乏味的坚持实在是没有意思,放弃的概率更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会更明显一些。
我们需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缺乏意志力的人,人们之所以无法坚持自己的行动,是因为行动计划不合理。
科学又合理的行动计划,必须包含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有一点挑战,但一定可以实现;
第二,至少能坚持三个月以上;
第三,符合自己的性格偏好模式。
前面两条,参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考虑个人现实的心理品质,自我评估,先用两周尝试探索,如果挑战太小,就增加,挑战太大,就减小。直到实现的可能性超过80%,就不再修订,如此循序渐进形成习惯,才是王道。
而大部分人的通病就是只考虑目标的美好,而忽略了目标带来的挑战。
以练Keep为例,刚开始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每次30分钟;如果没什么感觉,就增大频次,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或者,每周五次,每次45分钟;当自己坚持一天就没热情了,那就是超标了。
第三条,是我们最容易盲目计划的一项。
一般来说,判断型的人更喜欢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而感知型的人不喜欢约束,喜欢自由。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判断性J型人可以借助时间管理工具,帮自己梳理、反馈、制定更为细项的目标。而感知型的人,通常受不了日历式计划清单的约束,直接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目标,并增加趣味性,如Keep训练中并不只是跑步,还灵活增加操课、瑜伽、冥想、间歇性运动等,灵活调试。
再比如,感觉型的人更喜欢现实事物,美食、购物等可以作为激励事物;而直觉型的人更在乎精神上的自由和升级,可以以愿景或者个人成长后的好处作为诱导,你的身体接收到信号才有动力。
你想要升职加薪,需要有突破,那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S型人以阶段性目标达成,奖励自己去海景高级餐厅享受一顿或者一套高级护肤品;N型人以阶段性目标达成,奖励自己去看一场话剧或者一套很久就想下手的课程。
04
主动按下暂停键
我们能否做到自律,与能量恢复也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以为,自律就是不断逼自己做本能不喜欢的事情,剥削自己的休闲娱乐的时间。
部分人对此通常有两种非理性的态度:
一种是盲目压榨休息时间。试图通过减少睡眠时间、家人时间和社交时间,去冲刺目标,够拼,对自己够狠。
人体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只能承受短时间的压力,当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会适应因压力产生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而对压力变得麻木,也就不可能再有热情向目标冲刺。
而另一种是借口式的休息。晚上不停地刷屏到凌晨一两点,因为白天的工作太累太无聊。其实这个时候睡眠才是身体最需要的能量恢复方式。
研究世界专家的安德斯˙艾利克森曾对各领域精英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非常善于休息,而最能解释专业人士和普通人士之间不同的一个因素是:专业人士下午会进行彻底的休息,甚至很多人每天都安排午睡时间或者间歇性休息,其实就是一个能量恢复的过程。
关于午睡时间的重要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发现,午睡可以提高大脑的学习能力,甚至增加了心流体验,这是一种深层而有力的沉浸,也是创造力的来源,有效率的理想小睡时间通常是10-20分钟。
不管你想要多么迫切的完成目标,恢复型休息是非常必要的,主动给自己按下暂停键,最好是下午情绪低谷期,会帮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5
写在最后
有太多励志的自律达人映入你眼帘,他们的故事应该给过你不少刺激,很可惜,自己还是做不到。
他们的方式没有错,错的是你用别人的方式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探索出自己的模式。
所以,
扪心自问一下,
你清楚自己的生物钟模式了吗?你的计划科学而又合理吗?你有安排间歇性休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