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本来是个乐观享乐主义,关注当下的快乐和体验,但最近被我的焦虑情绪所传染,开始关注养老,投资和理财了。
我们今天讨论了一个问题,多少钱才叫财富自由?
今天正好在读这本书《定投十年财务自由》,里面提到了4%法则。
4%法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通过投资一组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因为,资产自己会增值。换句话说,如果一年需要40万元的开销,那就需要40万元/4%=1000万元。把这1000万元投资到一组资产上,每年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就可以满足一年40万元的生活开销,实现财务自由。
反向思考,资产每年至少要达到4%的收益率,才能满足以上取之不尽的结果,如果低于4%的收益率,本金就会损失,次年维持相同收益率退休金就会减少。
以上考虑的是退休金提取的绝对值,但如果进一步,再考虑每年2~4%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了保证退休金的购买力水平与上一年持平,收益率需要达到6~8%,覆盖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
4%的收益率目前看银行理财产品差不多能保证,比较好的年金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在3.5~4%,但长期持续6~8%的收益水平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一般债券或者稳健型基金差不多能达到,但也有一定风险。
为此,我是考虑把一部分保底资金购买年金等在4%左右的稳健性低风险产品,另一部分购买6~8%中等风险的债券,最后一部分购买中高风险的基金和股票,预期收益率>8%,平衡前两者收益不足的缺陷。
如果有500W的养老本金,每年6%的收益率,则每年有30W的退休金,每月2W,过的应该还算中等水平;
如果能有1000W的本金,不提取的退休金还可以继续滚动投资,除了应对日常开支,还可以作为大病储备或旅游基金等,基本可以算是个有钱的老太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