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这个类比,常常被拿表现市场对资源分配的作用规律,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选择背后,也有一双隐形的手——情绪。
1
多数婚后家庭都有类似的问题: 老公回家太晚。妻子通常选择指责丈夫,试图以此控制对方的行为,短期来看男方也都基本服从彼此相安无事。可是时间久了,老公回家变得越来越艰难,还由此出现矛盾关系。
是男人不明事理吗?他们可能很爱自己的妻子,也深知晚归对家庭对孩子都不好,但就是不愿意回去——甚至于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按薛兆丰教授的话来说,当"事与愿符"变成了"事与愿违",那就值得研究一下了。
从丈夫的角度考虑: 本来加班很晚已经累到发软,一想到回家,脑海里自动呈现出一幅画面,迎接自己的不是妻子的温柔和暖心的晚餐,而是来自最爱的人的指责和批评,还可能是破口大骂——算了吧,不如多加会儿班……
而妻子呢,本希望丈夫悔改后乖乖回家,结果硬是把对方越推越远,直到彼此都生疏。
指责可以让对方短期服从指挥,长期来看却制造了非常糟糕的情绪体验。即便男人明事理也分利益,对不起,早回家就是做不到。
所以长远来看,妻子应该做的是鼓励和表达关心,丈夫则无需接受对方的指责,以阻断这一机制的负面发展。
这双"看不见的手"——情绪体验,是影响行为选择的最大因素。它深藏于潜意识里,人们不曾知道的情况下就被会被控制。
女生之所以喜欢鸡汤文学,当然是喝起来舒服;新东方的老师都爱讲段子,学生听起来开心嘛;喜欢鼓励别人的人通常招人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才有尊严吧。人性就是喜欢被正反馈牵着走。
但同样是正反馈,有的人追求长远的幸福有的则追求当下的享受,分成哪两类人自不必多说。
2
昨天听完得到的"假"发布会,有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 卓克和严伯钧。他们一个讲科学史的精妙,一个谈艺术史的辉煌,运用的分析角度却相同——那些在历史上被首创的黄金时刻,才是引向科学艺术最为深邃和美妙的通道。
相对许其他专栏,这二位的订阅数量显得少了点,还是说科学和艺术的门槛真的有那么高?可能并不是普通人普通,才推不开科学之门、蹬不上艺术之殿堂,而是我们认知美的眼睛,被堵上了。
人类的伟大离不开科学和艺术发展,那里蕴藏着高等生物一切智慧的尊严。
"高考数学不叫数学,真正的数学之美体现在解决一切难题的过程职中。"这是罗胖的一句话。
晚上闭着眼睛反思自己,似乎从来没有真正体悟过数学之美,倒是能清晰的感受到当年做数学题时的恶心。想起最近复习的普通心理学,大量概念的堆积令人无法深入阅读,完全感受不到美的地方。但是想到国内各科教材都是如此,便作罢吧。
如果所谓的教育体制蒙蔽了眼睛,我们有必要打碎自己,试着以婴儿的状态去重塑自我,是为成长。
有意思的发现是,多数天才、理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喜欢文学艺术的比例极高。所以物理博士严伯钧辍学搞艺术创作,那位数学家(忘记了姓名…)可以为女友决斗赴死,倒也就不奇怪了——这样的"物种"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的追求。
3
到发布会的尾声部分,引出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概念——终局思维,大意是说从结局反向推导当下的决策,会更加清晰和坚定。
也是人们常说的,这辈子怎么过想想自己的墓志铭就可以了。当终老之时,你不会在意名利地位,不会在乎万贯家财,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脑海中的回忆碎片——我们终其一生在赋能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笑来的一条方法论:
想尽一切办法为要做的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这些意义是来自终局思维的产物,也是利用潜意识中的情绪机制以帮助我们破局的工具。
真正重要的事情没有多少,事业爱情、朋友家人,就那么几个。可是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我们年老卧床最在乎的,却往往与喜欢的、热爱的事不太一致。
于是世上有了两派说法,一派坚持这辈子只做热爱的、可以全身心投入的领域,另一派则没有那么多的诉求,即便是不熟悉的领域,也要表现出热忱做到最好。古人云: 做一行,爱一行。
个人不反对第一种想法,但更倾向于第二种思维。因为毕竟生活没有义务让你只做喜欢的事。
罗永浩说,创业的目标不是赚钱和上市,而是为了培养做企业的综合能力,罗胖说他"成了"。当年一个麻将桌上的人,价值观都是惊人的相似。记得李笑来转述某位大牛的一句话:
创业成功,不过是一群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
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创作绘画作品《创世纪》,正是跨界带来的视角和灵感成就了这幅伟大作品,显然要比本来就是画家的拉斐尔来的强。
这样的人通过努力成长,试图把自己变成肥沃的土壤,不管在上边想种什么,都能开花结果、绿树成荫。
虽说成功不可复制,但个性中总有共性的规律:
1.用好"看不见的手",让正面情绪自然地发挥作用。
2.热爱当下所做是一种可以被培养的能力。当你还在苦哈哈做事,并自许为"坚持",还是早点放弃吧。
3.跨界不过是个表面词罢了,底层的能力相通和思维碰撞才具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