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离开了粤剧博物馆,来到了永庆坊。街口搭建了少量的现代建筑,钢结构的房屋稍显有些突兀。看看游览的导引图,重点推介的地标景点都排列在图片的右侧。烘托的主题也是浓浓的旧日情怀。这里是1931年兴建的骑楼群,算起来也年近9旬了。整个街区的外围,被弯弯曲曲的水道贯穿着。街区的内部,则是四通八达的小街巷。还有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门面。永庆大街1号,挺傲娇的一个代号。也许是疫情影响,早早打烊了。这家门口也挂出了大大的十三行招牌,不用说,业务范围很宽泛。
1.浓浓的旧日情怀
接上回,离开了粤剧博物馆,来到了永庆坊。街口搭建了少量的现代建筑,钢结构的房屋稍显有些突兀。
看看游览的导引图,重点推介的地标景点都排列在图片的右侧。
烘托的主题也是浓浓的旧日情怀。
这里是1931年兴建的骑楼群,算起来也年近9旬了。
整个街区的外围,被弯弯曲曲的水道贯穿着。
街区的内部,则是四通八达的小街巷。
还有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门面。
永庆大街1号,挺傲娇的一个代号。
也许是疫情影响,早早打烊了。
这家门口也挂出了大大的十三行招牌,不用说,业务范围很宽泛。
嵌在石板里的金属标牌,也是宣传的有力手段。骑楼,是这个街区最大的特色。街区里还有民俗馆,可以展现本地风土人情。羊城的古玩市场,曾经也是重要的古玩文化集散地之一。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陶陶居,则是本土最著名的茶楼之一。巷子悠悠,顶上还悬挂了不少标语和人偶,像是广播体操似的。从走道上青石板的尺寸来看,每一条小巷的宽度也有很大差异。这一家在门口扎了鲜艳的花卉和灯笼,作为大家打卡留影的背景。路口永庆一巷的标牌,指示的景点名称很清晰。
2.展现本地风土人情
嵌在石板里的金属标牌,也是宣传的有力手段。
骑楼,是这个街区最大的特色。
街区里还有民俗馆,可以展现本地风土人情。
羊城的古玩市场,曾经也是重要的古玩文化集散地之一。
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陶陶居,则是本土最著名的茶楼之一。
巷子悠悠,顶上还悬挂了不少标语和人偶,像是广播体操似的。
从走道上青石板的尺寸来看,每一条小巷的宽度也有很大差异。
这一家在门口扎了鲜艳的花卉和灯笼,作为大家打卡留影的背景。
路口永庆一巷的标牌,指示的景点名称很清晰。
弘扬中国功夫的先锋代表李小龙故居就在这里。这面墙上的背景涂抹了巨幅的画像。巷子里还有不少闲逛的看客。巷子里还有原住民在此值守,安装的是南方传统的趟栊门。这是一家珠宝设计公司,招牌也和业务紧密相关。一直感叹,楼顶的绿植非常的养眼,与墙壁浑然一体。典型的西关大屋,眼下也是民主党派机构的文化活动场所。老字号的云吞店,到现在70余载,口味依旧。入内品尝一碗,让你暂时忘却了疲乏。
3.巷子里的名人故居
弘扬中国功夫的先锋代表李小龙故居就在这里。
这面墙上的背景涂抹了巨幅的画像。
巷子里还有不少闲逛的看客。
巷子里还有原住民在此值守,安装的是南方传统的趟栊门。
这是一家珠宝设计公司,招牌也和业务紧密相关。
一直感叹,楼顶的绿植非常的养眼,与墙壁浑然一体。
典型的西关大屋,眼下也是民主党派机构的文化活动场所。
老字号的云吞店,到现在70余载,口味依旧。
入内品尝一碗,让你暂时忘却了疲乏。
路边有一家活字印刷体验店,古人的四大发明之一。推开店门,很多老式作坊的用具都摆放整齐。通过亲身的体验,吸引大家来购买一些附加值的成品。旁边一格一格地有规律摆满了字模。仔细找找,你的姓名应该都能找到。老式的机器依旧发挥着作用。就像是工艺的流程介绍,先来了解一下基础知识。字体、字库,还有摆放的规律,都有提及到。自由打赏操作的体验,将古老的工艺和现代的支付方式结合起来。
4.体验古老的活字印刷
路边有一家活字印刷体验店,古人的四大发明之一。
推开店门,很多老式作坊的用具都摆放整齐。
通过亲身的体验,吸引大家来购买一些附加值的成品。
旁边一格一格地有规律摆满了字模。
仔细找找,你的姓名应该都能找到。
老式的机器依旧发挥着作用。
就像是工艺的流程介绍,先来了解一下基础知识。
字体、字库,还有摆放的规律,都有提及到。
自由打赏操作的体验,将古老的工艺和现代的支付方式结合起来。
心满意足地印了几个字,当然手上变得灰黑了一些。继续朝前走,来到了岁月邮局。墙壁上挂满了色彩不同的各式各样小邮箱。看起来中外的制式都有吧。漫天飘舞的明信片,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慢的年代。红黑相间的圆形邮筒,颇有些英伦风格。岁月如梭,就像墙壁上斑驳的邮戳一样,随着时光渐行渐远。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政大叔,曾经走家串户。还有电话亭,也是邮局曾经的重要业务平台之一。其它一些老物件,比如人力车,也曾伴随着多年岁月。
5.在岁月邮局回到了从前慢的时代
心满意足地印了几个字,当然手上变得灰黑了一些。
继续朝前走,来到了岁月邮局。
墙壁上挂满了色彩不同的各式各样小邮箱。
看起来中外的制式都有吧。
漫天飘舞的明信片,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慢的年代。
红黑相间的圆形邮筒,颇有些英伦风格。
岁月如梭,就像墙壁上斑驳的邮戳一样,随着时光渐行渐远。
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政大叔,曾经走家串户。
还有电话亭,也是邮局曾经的重要业务平台之一。
其它一些老物件,比如人力车,也曾伴随着多年岁月。
这个应该是练功夫的器具,在南派武侠片中早已熟知。上前推了推,拨弄了几下,完全得练家子来操作。这里的门很有特点,一共三重。第一道称作脚门,像扇子一样打开的屏风,可以遮挡外人的视线。打开后折叠起来的样子。第二道是趟栊门,可以方便推动。在大木框里横架着十几根圆木,既可以防盗,又通风。其实里面一般还有一道木门。推开门,能够看到一座塑像。
6.练功夫的器具
这个应该是练功夫的器具,在南派武侠片中早已熟知。
上前推了推,拨弄了几下,完全得练家子来操作。
这里的门很有特点,一共三重。第一道称作脚门,像扇子一样打开的屏风,可以遮挡外人的视线。
打开后折叠起来的样子。
第二道是趟栊门,可以方便推动。
在大木框里横架着十几根圆木,既可以防盗,又通风。
其实里面一般还有一道木门。推开门,能够看到一座塑像。
这是纪念咏春岑师傅的雕像。这里也是岑派的咏春会馆所在地。门口有一副对联,颂扬了咏春拳法的精妙。小小的天井里,还有练功的器具。通往二楼的楼梯侧面,还有巨幅的海报,介绍咏春拳师的事迹。从宗派开创之初来进行整体介绍。就像是戏曲明星一样,也有很多忠实的拥趸。通过武馆等多种途径,弘扬博大的武术文化。如今,也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7.介绍南派武术的事迹
这是纪念咏春岑师傅的雕像。
这里也是岑派的咏春会馆所在地。
门口有一副对联,颂扬了咏春拳法的精妙。
小小的天井里,还有练功的器具。
通往二楼的楼梯侧面,还有巨幅的海报,介绍咏春拳师的事迹。
从宗派开创之初来进行整体介绍。
就像是戏曲明星一样,也有很多忠实的拥趸。
通过武馆等多种途径,弘扬博大的武术文化。
如今,也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