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十一岁,是电视剧,剧情简单,但是让我哭了很久,那个时候,我不懂文化背景,也不懂得什么叫做小人物的挣扎,只是想着,福贵的一生怎么可以这么惨,他真的很可怜。
再次看这部作品,我二十一岁,是张艺谋的电影,剧情同样的简单,同样的,我哭的不能自己,但是,我却从影片中看到了童年时不一样的感觉,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看过一句话:你就是你过去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以及,读过的书的总和。
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人自然也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
于是我简单的把福贵的一生简述为这样一个故事:出生于地主阶级的家庭,有着富足的生活,赌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态,输掉所有的家业后一贫如洗,父亲母亲相继死亡,自己被迫充军回到家后,女儿发烧从此成为哑巴,儿子给县长家妻子输血死亡,女儿嫁人生产后大出血死亡,女婿找医生掉进水里死了,妻子没几年也接着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撑死了,最后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他。
试问,他的一生是否平淡,但是是否又充满了故事 。他可怜吗?在那个年代的缩影下,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并不可怜,虽然他的亲人相继死亡,他仍然在顽强的活着。用我最喜欢的一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解释来说: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扭转过来了。福贵一定是觉得幸福的,他承受了太多,所以才会格外珍惜那种活着的感觉。
突然间联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不少韩国和日本的电影文学作品。
这是两个非常喜欢探讨人性的国家,韩国把人性升华到欲望,到一种绝望的爱,日本人把人性揭露的赤裸裸,那是一种自私的变态的存在。这两个国家,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也许已经成为了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他们的文化压迫感直接影响内心世界。知识份子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不小心丧失了内部伦理基准,把自我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这一切从而使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了自己的幸福。
生命应该像福贵那样具有韧性,怀着悲悯 的心,好好的活着。
你也许孤独,可是世界上除了没有完全意识的孩子,谁会不孤独?你身边有着亲人,有着爱人,有着孩子,你仍然会孤独,这是意识的存在 导致的人性的反思。
此刻,不知道你是什么年龄,不知道你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可是你应该懂得自己活着的意义,懂得那一种生命原始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