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激励事件

看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已经过半,朋友们都说这是本价值量密集,却需要些毅力才能读下去的写作教科书。可是我每读一章,都在为作者的精辟入里拍案叫绝,被他清晰的逻辑所折服,不需要动用意志力,读《故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昨天读到一个章节,激励事件,结合热播剧,深入理解下这个故事中的关键要素。

一个精彩的故事,怎么开展出来,怎么讲述起来,一定是有章可循的。在主人公的世界里,背景是静态或动态平衡的生活状态,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兴衰沉浮,有悲欢离合,但是主人公一定能相对控制他的生活。激励事件,就是打破这种平衡状态的重大事件,把生活彻底推向负面状态或正面状态。

激励事件


激励事件的特点一:这种平衡的打破,可能是主人公人为的决定,也可能是来自外界的环境巧合。例如热播剧《军师联盟》中因为衣带诏事件,主人公司马懿的父亲被捕入狱,又因反面角色杨修的陷害而面临死刑,打破了司马懿的安稳的生活平衡,彻底推向负面状态。这是外界环境施与的重大激励事件。《琅琊榜》中,主人公梅长苏决定离开廊州,跟随萧景睿来到京城,打破了之前在江左的平静的生活状态,主动将自己推向夺嫡之争的凶险环境中。《人民的名义》中主人公侯亮平的朋友陈海在破案时被害出了车祸,打破了二人配合破案的平衡状态,案件陷入僵局,朋友性命也陷入不安全境地。

激励事件的特点二: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司马懿迅速做出救父的行为,各处奔走,同时引出了他与曹丕、他与郭嘉、他与荀彧、他与杨修的各种交集,为了之后杨修忌惮他,曹丕赏识他,荀彧欣赏他,郭嘉想要收复他做了铺垫。而梅长苏在陷入这种环境中后,开始了夺嫡之争中主动的布局与行动,表面接受了誉王的示好,而实际主动表示要辅佐靖王。侯亮平面对案件的僵局、朋友的性命之危,主动申请去汉东接替陈海的职责,完成贪腐案件的侦破,为后面剧情的铺开打开了口子。

激励事件的特点三:激励事件在主人公的内心激发起目标。被动型的激励事件会让主人公意欲恢复生活的平衡而产生一种目标,主动型的激励事件进一步激发主人公的目标感,目标驱动着人物展开后面剧情中的所有行动。司马懿通过衣带诏事件明白了乱世之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家族的安稳,为了这个目标才有了他以断腿为代价拒绝进入司空府,才有了后面一步步的与环境对抗。主动型主人公梅长苏的目标更明确的设定为辅佐靖王上位,改变朝局。侯亮平也在陈海车祸事件后激起完成朋友的职责、侦破案情的目标,开始了在汉东的行动。

激励事件是故事铺陈开来的引擎,是人物所有行动的源头,因此当我们的故事不知如何破局时,不妨想想,怎样把人物推进一个完全正面或负面的状态,以激起他的目标和行动。

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生活的色调如此平淡。是的,让生活有控制感既是我们的追求,也是让生活趋于无波无澜的镣铐。而故事给了我们脱缰的机会,惊涛骇浪下到达生活的极限,即便是故事中的人生,也不妨彼此共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