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上午我骑车在路上,经过印象城发现路上有位老人摔倒了,在我前面走路的小伙儿看了一眼就往前了走了。我在那一瞬间,就思考着要不要扶起来,如果扶起来,他要讹我怎么办,不扶的话看着也不好,或者下车手机打开录像功能,跟老人来一番对话说不是我撞的他,然后征得他同意后,扶他起来? 随后,我一抬头,心一横,把电动车开走了。
小时候有一句话教育的好叫:有困难找警察,在十字路口,我找到了指挥交通的警察,路口来往车辆多,鸣笛不断,喊了一遍“警察”没有回应,情急之下喊了“警察叔叔”,他才反应过来看了我一眼,这时候面对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喊“警察叔叔”有那么一丝尴尬。随后我就告诉他,有老人跌倒了,带着他一起去了老人跌倒的地方。发现已经有一位同样大年纪的阿婆,扶对方起来了。接下来就交给警察处理,我自己急着上班,就走了。
在骑车的路上,我不断回想着这件事情,头一遭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还犹豫了,有些不敢扶。好在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警察,想通过警察来帮助老人,随后又有阿婆扶老人家起来了。
面对老人跌倒的事情,心里闪过了各种想法,人生竟然破天荒的第1次找警察,而且是去帮扶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妨分析一下:
救助者 跌到者
我(青年人) 老人
警察
老人
同样是帮扶跌倒老人这件小事,我去帮扶对方,都骑着电动车,如果面临被讹的风险那么是百口莫辩,如果警察去帮扶对方,那么社会舆论必然会认定是帮扶,同样作为老人去帮扶对方也是帮扶。
可见面对弱势群体,作为身强力壮的普通年轻人可能就有一些“风险”,毕竟南京“彭宇”案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如果知道事发地点,有监控摄像头;如果自己审批黄警褂;如果身为老人亲戚,一定会去帮扶,可是作为一个路过的普通人,你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