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用亚里士多德的金句:“人的行为总是在不断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来自于习惯。”我们经常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有人说习惯形成了就很难改变,我同意这个观点,“难”一定是难的,但不是不能。就像我们飞向太空的宇宙飞船,需要火箭作为强大推力的来源,来克服地心引力,远离地面这段期间消耗的能量是最巨大的,而进入轨道以后就可以“喷喷气”轻松的飞行。跟我们开始决定改变习惯的时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可能收获甚微是一样的道理。
想改变习惯,可以先了解习惯的定义,习惯是知识,意愿,技巧的结合体。知识(解决做什么,为何做)意愿(解决想要做)技巧(解决如何做)当知识和思维打破边界时,我们就很容易找到行动的意愿,有了意愿自然就能找到做事的方法也就是技巧。
那知道了习惯的定义和构成三要素,如何培养好习惯呢?找到对的方向,方向是培养好习惯的地图和指南针。这个方向是什么?就是依赖型人格——独立型人格——互赖型人格。依赖型:依靠别人实现自己的愿望,独立型: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型: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古人云:“道法自然”,这个方向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并且正在经历的。婴儿出生就需要母亲照顾,少年经历了独立叛逆,成年变得成熟学会互爱互助。这不恰恰是我们每个人走过的路么?只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偏离了曾经正确的方向。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偏离呢?因为没能理解“高效”的定义。我们追求生活高效,情感高效,教育高效,工作高效,再对“高效”的追逐中忽略了对于“效能”的思考。“效能”分为“产出”和“产能”。如果产出是鸡蛋,那产能就是鸡下蛋的能力。我们常做“杀鸡取卵”的动作却不自知。
每个人都拥有“三类资产”——物质,金融,人力。物质就像我们开车,车提供便利性,安全性,驾驶乐趣等产出,而我们需要为车提供定期保养维持它的产能。金融工具有收益的产出,但是我们若要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就按要保证本金的安全作为产能的保障。这三类资产中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资产,因为它可以创造前面两类资产。我们通过工作获取物质和金融资产这是人能力的产出,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就是我们的产能。同样用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运营管理中也一样的道理。我们期望孩子的好成绩是产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就是产能。我们在团队中追求业绩绩效是产出,如何赋能员工完成他们的自我提升就是产能。做到“产出”和“产能”的平衡我们就找到了完美以上关系的金钥匙。
我们不能保证人生的”斗地主”中抓到的都是“王炸”,我们靠“飞机”,“顺子”,“小屁对儿”和互赖型队友给你的”车”,“风”一样可以赢得人生牌局。
PS:希望看完本文能够感受到些许支持的各位看官,凭心情“打赏”。我的每天”产出”,同样需要靠买书读,付费听书保持“产能”。感谢我们都具备“互赖型”的美德。让我这只”知识大鹅”可以持续的“下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