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首长,紧急电报!”一个参谋高声喊道。
两个正在院子里散步的男人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身材高大的首长接过电报,扫了一眼,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把电报递给身旁的矮个首长。
电报上标着醒目的3个“A”字,这是中央约定的表示最紧急和极秘密的电报等级。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两人对视一眼,都默不作声。
矮个首长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将电报点着,看着它化为灰烬。
煤油灯的豆大般的火苗轻轻地跳动着。
两位首长面色严峻地站在铺着一张巨大地图的桌子前。
“我们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个月前渡过黄河,消灭了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声势是很了不起的。我们想着趁势再歼灭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没想到这次中央要我们放弃后方大块的根据地,用半个月时间挺进大别山。”高个首长说道。
矮个首长点点头,说道:“我也以为中央会批准我们休整补充的计划,但主席考虑的可是全盘战略啊!”
“目前东北战事陷入胶着,四野以巩固东北根据地为首要目标。我们挺进敌后,可以破坏敌人的部署,减轻陕北和山东的压力。如果陕北失败,敌人几十万大军进入中原战场,那真是岌岌可危了!”高个首长眉头紧锁,轻轻地说道。
“恩,我们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挺进大别山可以拉开战略空间,即使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仍会对他们的腹心地区如南京和武汉造成重大威胁,调动敌军主力回援,从而给兄弟部队创造歼敌的战机。”
矮个首长说完后,和高个首长对视一眼,继续说道:“我们回电,坚决执行中央决定。”
仅仅九天后,1947年8月7日的黄昏,刘邓大军十三万人便在100多里宽的广阔地面上,悄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
在冲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重重关隘后,8月27日,刘邓大军终于走到了大别山。
付出的代价是减员了4万人左右,以及丢弃了武器装备中的重型火炮。
历史的评价是: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