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与心的距离

    同事的父亲一听到谁谁出去玩,就会脱口一句话“跟谁有仇劝谁旅游”。第一次听的时候就想笑,笑过之后不能不说没有道理的。旅游真是一件体力活,身体若不是足够强大,还真是一件让人累得不想迈开双腿直立行走了。尤其是这次出行,几个小孩不知疲倦地游玩和吃喝,直接把我累得再也没有看世界的热情,但是心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个不停,不想停下。

夏日游黄鹤楼

      也许就是又虚长了几岁,比起三年前我在浩瀚沙漠里旅行的热切兴奋感慨,不得不服年龄跟心境的关系,那一年经历了太多,眼中的世界突然变了样,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信赖,邻居约我们一起去宁夏看沙漠落日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其实那时候的我已经是遍体鳞伤,可我就想去看看黄沙漫漫中的边人是怎样的,他们在荒漠的世界里怎样倔强地面对荒凉的原始的贫瘠的生他们育他们的土地。一路向北,绿色变黄,然后浅黄,再变土色,直至沙漠瀚海,心情由惊奇慨叹到震撼再到膜拜,人类在贫乏的土地面前荒漠的天空下永远荒芜不了自己的生命荒凉不了人类的世界。

      比起今日,站在江山胜地的黄鹤楼,看着写满了历代文人字画的黄鹤楼,竟然激不起任何的豪情和热论,直至看到宽阔的长江水,黄鹤楼的楚天极目,武汉在无数沧桑战争悲伤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不屈不挠始终不倒的缘由了,那就是城下的江水。长江的浩瀚、宽阔、壮观早已造就武汉独特的品行,在灾难面前在不幸面前,他们可以挺住他们可以勇敢地面对!

黄鹤楼里音乐长

    江风吹过,滑过耳旁,凉入心中,那种清净舒爽心旷神怡油然而生。虽然黄鹤楼上人上人下,络绎不绝,但是眺望长江水,不会感觉喧闹烦躁不安,这就是历史赐予的武汉人的聪慧和修养。黄鹤楼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并不是自然的宠儿,1800年来,多次被毁多次被焚多次,直至光绪十年,被大火焚为灰烬,从此消失十八年。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调任北京后,湖北筹资修建“奥略楼”纪念其政绩,成为黄鹤楼的替代楼阁。历经1800年间荣辱枯衰的黄鹤楼见证了武汉的发展和变迁,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并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成为大武汉精神的丰碑。

    又去东湖,东湖的浩大,一湖连一湖,水水相依相偎,风吹草低湖面荡漾,三两游人,大自然是主角,我们是点缀。东湖虽大,在自然面前是渺小而微的。游人不少,在东湖面前不足为道。置身东湖,一湖又一湖,水水相依,好像怎么走都走不出这个迷宫般的千湖之地了。累,累得迈不动双腿,可心,心美得一往直前。

浩大的东湖

    第一次,在旅行中,身心有了一种被剥离的感觉。身很累,但是心向往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